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但是,经济日报记者梳理各大银行年报和实地调研发现,2018年银行新增贷款资金仍然集中在房地产行业,制造业贷款金额不断萎缩。未来如何防范风险,让银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值得关注。
日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家国有银行先后公布了2018年年报。统计发现,在合计新增的51305.59亿元贷款中,公司类贷款增加了14876.08亿元,占比不足三成;个人贷款增加了31180.04亿元,占比六成,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了25338.96亿元,占据全部新增贷款的近一半。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有银行对制造业贷款的占比正逐年降低。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金额从2017年的14092.06亿元下降至13854.63亿元,减少了237.43亿元,公司类贷款占比从2017年的18.6%下降至17.4%。建设银行制造业贷款金额从2017年的11783.73亿元下降至10923.69亿元,减少了860.04亿元,公司类贷款占比从2017年的9.13%下降至7.9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障房开发贷款等所有房地产相关贷款加总起来,可以占到新增贷款总量的40%左右,如果将公积金贷款也包括在内,占比将接近50%。
除了年报数据显示出制造业贷款萎缩,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了许多制造业贷款萎缩的现象。江苏省泰州市是中国第二大船舶生产基地,其船舶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万载重吨。近年来,一大批造船企业和骨干配套企业在泰州市不断发展壮大,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装备制造业是泰州市第一大产业,但泰州市的制造业贷款余额和占比仍然不断萎缩。记者从江苏泰州银保监分局了解到,2015年至2017年,泰州辖区银行机构制造业贷款余额逐年减少。虽然2018年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比年初时增加了48.66亿元,达到852.1亿元,但制造业贷款增速仍然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
相关数据还显示,2016年至2018年泰州市制造业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降低状况并未改变,制造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分别为21.96%、19.01%、17.68%,仍呈逐年下降趋势。
近几年,该行不良贷款率增速逐渐放缓,且2018年该行不良贷款率(1.85%)略低于同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9%)水平。
肖斐斐表示,“华夏银行下半年收益端改善为银行存量问题资产处置创造较好的窗口期。”该行主动加大核销处置力度,下半年核销规模78.9亿元,同比增加32.3亿元。同时,该行也在加大拨备计提,下半年拨备同比大幅多计40%至122亿元,确保年末拨备覆盖率(158.6%)与年中整体持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2018年该行的关注类贷款规模仍在扩大,且存在不良攀升的压力。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该行关注类贷款余额715.95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4.64 亿元;关注类贷款率4.44%,比上年末下降0.16 个百分点。
所谓关注类贷款,指的是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贷款,继续发展下去将可能影响债务的偿还。也就是说,这些关注类贷款有可能最后变为不良贷款。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3.4万亿元,关注类贷款率3.16%。也就是说,华夏银行2018年关注类贷款率明显高于业内平均水平,资产质量仍存在压力。
对于资产质量问题,华夏银行在年报中表示,2019年,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控风险任务仍然艰巨。“将继续强化风险管理导向和政策刚性要求,加大业务、行业、区域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狠抓贷款三查,加强业务风险防控以及加大风险化解处置力度,做好各项风险管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