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213家医药制造上市企业,剔除未披露半年报的ST长生,共实现营业收入3673.06亿元,其中康美药业、白云山、中国医药、云南白药、复星医药位居营收前五,占医药制造上市企业总营收的19.26%,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9.59亿元、148.40亿元、145.29亿元、129.74亿元、118.59亿元。经过三个月的谈判,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1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将阿扎胞苷等17种抗癌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乙类范围,并确定了医保支付标准。
按照通知要求,各省(区、市)药品集中采购机构要在2018年10月底前将谈判药品按支付标准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公开挂网。医保经办部门要及时更新信息系统,确保11月底前开始执行。
据医药行业分析悉,此次纳入药品目录的17种药品中包括12种实体肿瘤药和5种血液肿瘤药,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个癌种。价格平均降幅达56.7%。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谈判后,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市场价格水平比例达36%。
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充分体现了对医药创新的重视和支持。他指出,这次纳入目录的17种谈判抗癌药品中有10种药品均为2017年之后上市的品种,专利的存续期还比较长,通过医保对这些优质创新药的战略性购买,可以起到促进和推动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研制更多更好的创新药,惠及广大患者。
降药价行动还在继续,在国家谈判之外,各地也在积极参与。10月8日,四川省卫计委消息称,四川率先完成抗癌药省级集中专项采购降税降价工作,实现在699家公立医院降价。截至目前,已有91家企业主动申报降低价格,共涉及297个抗癌药品,平均降价幅度为3.13%,最大降幅达51.20%。广东省7日发布《关于开展广东省药品交易相关药品各省(区、市)最新有效中标(挂网)价格信息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申报截至2018年7月31日前全国各省(区、市)正在执行的药品集中采购中标(挂网)价格(不含广东省中标价)具体规则要求,全国各省(区、市)最新有效中标(挂网)价格多于5个(含)的,按价格由低到高的顺序填报最低5个省(区、市)中标(挂网)价格;少于5个的,应填报全部省份的中标(挂网)价格。
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是根据新药研发领域中客户服务阶段的不同发展起来,医药研发服务一般分为合同研发服务(CRO)、合同生产业务/合同生产研发业务,分别服务于新药研发领域中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定制化生产及研发服务等产业链中的不同环节。
其中,医药研发外包,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医药研发项目委托给医药行业专业的研发团队来完成,用以省却药企的研发时间和精力。
业内表示,对于一些医药巨头公司而言,可以将非核心的研发部分剥离给医药外包,从而更加聚焦于核心重磅专利药的研发。医药外包是行业发展必然趋势,跨国药企裁员可能与这也有一定的关系。
笔者注意到,近日,辉瑞制药中国就外包职位进行人才招聘。业内认为,我国因具有研发成本优势,以及享有政策红利,国内市场有望加速发展,全球医药外包市场或向国内转移。同时,医药外包行业正逐渐受到大型药企的重视和支持,并且对于外包人才方面的需求也将持续扩大,这与相关政策的引导有着一定的关联。
9月21日,我国《关于提高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通知》对外发布。其中规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业内认为,该政策规定其实也间接鼓励了医药外包行业的发展。因为从国外创新药市场和药物外包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两者关系十分紧密。在当前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逐步走进创新药大时代,未来势必将推动医药研发和生产外包服务的发展。
另外,随着国内新药上市速度的加快,以及医保调整带来的影响,当下我国药企会更加关注研发情况和生产效率。同时,跨国企业及行业龙头公司也会强烈提升自身效率的诉求。业内预计,未来5-10年内都是我国医药外包行业的黄金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