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我国玻璃下游70%集中在房地产等相关行业。预计大力发展节能、新能源玻璃成为诸多企业的制胜法宝。以下是玻璃市场分析。
玻璃行业集中度低,龙头企业难以拉开和其他企业的差距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成本端的“逆向选择”。玻璃原片企业的盈利水平受到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的共同影响。平板玻璃产品和工艺同质化程度较高,生产商很难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获得比其他厂商更高的议价能力,只能够被动接受市场价格的波动,从竞争角度来看,决定企业之间的盈利水平差异的主要是生产成本。
我国玻璃工业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工艺技术等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大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玻璃市场分析,平板玻璃产量从世纪初2亿重量箱增至2014年近8亿重量箱,翻了两番;2015年平板玻璃产量是建国初期92万重量箱的800多倍,是改革开放初期1784万重量箱的40多倍,占全球总量56%;已连续26年居全球第1位。产业发展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2017年前三季度全年国内 浮法玻璃产量为45860万重箱,销量45113万重箱,产销率达到98.4%, 连续多年产销率维持98%以上。目前来看,行业库存为3100万重量箱, 处于历史低位,库存天数为12.74 天,短期来看,企业间库存压力不大。
从下游需求来看,房地产是平板玻璃的主要应用领域,占总需求的75%左右,主要应用于门窗、幕墙、家具等装饰用品,其次是汽车领域和出口,占比分别约10%和5%左右。由于玻璃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程度非常高,所以玻璃销售与地产共周期。
从另一个需求来看,玻璃需求的另一个上行的可能性来自新开工-竣工剪刀差的修复。过去一年以来,竣工增速持续低于新开工增速,且剪刀差不断加大,这可能是由于销售端增速下降、房企资金链紧张、施工约束较多等因素,使得工期进度缓慢,后续剪刀差若出现修复则需求端可能会超预期。
2018年起玻璃行业将进入较长时间的冷修高峰期。玻璃行业的冷修成本非常高昂,主要是耐火材料需要大量更换、复产时烤窑的燃料成本以及冷修的时间成本,一般在4000万-6000万。玻璃市场分析,而随着耐火材料的涨价,复产成本也水涨船高。玻璃的80%需求来自地产,我们认为今年房地产低库存下对于投资端有较强的支撑,若剔除价格的因素偏平,这一点也可以从房地产新开工增速的韧性上看到。
当前我国玻璃市场主要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等主要区域市场,而根据各市场内产能及需求量等不同,各区域玻璃市场也不尽相同。东北市场经历产能整合后,区域内供需矛盾大幅度缓解,现货价格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之前东北玻璃深加工发展平淡,当前迎新等企业陆续在东北地区开展玻璃深加工产业链的发展。
总的来说,玻璃作为高耗能企业,一直是国家节能减排重点关注对象。我国玻璃制造商们将在开发钢化玻璃新技术方面,均向能源、材料、环保、信息、生物等五大领域的发展和需求奋进。以上便是玻璃市场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