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科技和数字经济时代下,支付已经发展成为行业基础设施。我国第三方支付占比不断提升,扫码支付是主流模式,超过整个行业的60%,交易规模达448.2万亿元,以下是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支付是互联网企业向金融领域渗透的突破点。第三方支付行业分析指出,我国非银支付自2013年起快速发展,这一年亦被称作互联网金融元年。自此,各类支付机构应运而生,支付的介质、渠道和技术迅速变革,支付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用户体验大幅提升,交易规模快速增长。
2013年,我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仅达13.9万亿元,并呈现逐年快速增长态势。到了2017年我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突破百万亿元。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现状指出,2013-2017年间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110.9%。
2018年,我国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达到了321.4万亿元,同比增幅是42%左右,其中移动业务规模占比达61.9%,支付宝与财付通的交易市场份额占比94.1%,支付宝市场份额占比为63.1%,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为代表的财付通则占有40.3%。
截止2019年11月,我国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约448.2万亿元,同比增长43.1%。预计在二维码、智能POS等支付工具的推动作用下,这些小店的销售额均有可能被纳入第三方支付的业务版图。广阔的市场前景,使绝大部分支付公司,都转向线下业务。
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呈现双寡头垄断格局,其他支付机构的集中度在不断提升。在移动支付领域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支付、QQ钱包)占据绝对优势。2018年,在移动支付市场中,市场份额前列包括支付宝、腾讯金融、壹钱包、连连支付、联动优势、易宝、快钱、百度钱包。其中支付宝占比53.73%,腾讯金融占比39.33%。
从区域分布划分来看,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主要位于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占比分别为38.24%和25.63%;其次是华南地区,占比为18.49%,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现状指出,这三个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发达的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较快,在线支付较活跃。
从支付牌照的发放来看,行业内大规模跑马圈地和并购重组不可避免。同时,获得支付牌照企业将在品牌优势、市场抢占、融资上市等多方面获得先发优势。我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在强化长三角等地区的优势外,将进一步扩展到其它地域。
从行业细分市场来看,第三方支付主要可以分为移动支付和互联网师傅。总体来看,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规模远高于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前者规模将近后者的两倍,但是二者差距有小幅缩小的趋势。
整体来看,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现状目前呈现三个特点:一是B2B市场整体还有65%的规模,但占比在逐年下降;二是To C业务占比逐年增加,目前份额为25%;三是生活服务和在线旅游类目前占比10%左右,O2O的模式包括到店和到家两类已经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