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肉牛业的发展得到重视,中央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国内牛肉产业链的布局将得到进一步完善,有望打通国际通道,通过国际牛肉的供给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以下对肉牛养殖前景分析。
2017-2022年中国肉牛养殖加工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表明,从各国牛肉消费量来看,随人均收入上升及肉类消费结构升级,巴西、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消费量逐步上升,占全球总消费量的比例分别由 11%、9.4%、2.3%、1.6%上升至 2016 年的 14.7%、14.3%、4.4%、3.2%。
一、加强品种改良,提高肉牛品质。肉牛生产应该注重品种、品质、品牌的效益,而这其中品种是关键。牛和猪、鸡不一样,每一个品种的牛的肉质差异很大,不同品种杂交的牛产出的牛肉不同,所以要长期成批量的供应高档肉就要有优质的肉牛品种和大量的牛源。肉牛的选育工作非常关键,各地要选择适合当地特点的优良品种,大量繁殖,成规模、成批量的供应。只有饲养优良品种,才能实现消费者青睐、养殖者受益、加工者获利的良性发展。
二、加强牛源基地的建设。当前造成牛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是牛源紧缺,屠宰企业为了收购育肥牛到处找牛。牛源紧缺的原因是养牛没有形成规模,要实现肉牛产业的良性发展,加工企业就要让利于民,要让养牛者真正得到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稳定牛源基地。牛源基地建设和肉牛加工企业的发展不是两个孤立的群体,它们是一个产业中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大量优质的半成品的存在才有大量高质量的合格成品的产生。
三、建立肉牛生产全程质量追溯体系。我国牛群数量大,但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落后,市场混乱,牛肉质量和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建立肉牛生产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对肉牛生产从源头饲养到市场销售的全程质量监控,对于保障我国牛肉食品安全生产,杜绝产业链运行中的违规操作,为肉牛产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维护市场秩序,杜绝恶性竞争。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理顺加工秩序,杜绝私屠乱宰现象,鼓励国内企业走“合理竞争、理性联合”的道路,共同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档牛肉品牌,决不能相互压价、恶性竞争,从而引导肉牛加工业健康发展。
2016年肉牛养殖前景总体看好,肉牛数量处于下降趋势,而活肉牛及其产品价格一路攀升,活肉牛价格创历史最高水平,高达13元/公斤~15元/公斤,繁殖一头犊牛可以收入1500元以上,育肥肉牛6个月以上纯利可达2000元~2600元。由于能繁母牛的基数在下降,育肥架子牛紧张,所以肉牛养殖市行情继续看好。
实施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等项目,支持规模养殖场进行基础设施标准化改造,提高牛肉综合生产能力。以饲草料加工、规模饲养、废弃物处理为重点,研发推广牛羊设施养殖配套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养殖效益。
随着国内消费升级的影响,人们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口感,中国牛肉消费存在着巨大的潜力,高端牛肉有市场需求和购买力支撑,特别是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的一、二线城市。
肉牛市场上最为走俏的进口品种是西门塔尔。西门塔尔最主要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很快,一周岁体重可以达到550公斤左右,另外它的饲料转化率高,深受养牛专业户的青睐。专家说,今年我国肉牛市场上比较走俏的进口肉牛还有:夏洛莱牛、安格斯牛、利木赞等;最为走俏的国内品种鲁西黄牛,有较强的抗焦虫病能力。鲁西黄牛产肉性能良好,皮薄骨细,产肉率较高,一周岁体重可以达到500公斤左右,平均屠宰率62.2%,净肉率52.0%。但有关专家指出,虽然这些进口品种具有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优点,但较适合规模化、工厂化养殖。2017年肉牛养殖前景总体乐观养牛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