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如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生物农药成为了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农药品类。下面进行生物农药行业分析。
生物农药行业分析表示,近些年,生物农药因符合生态环保等要求被广泛看好,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对环保的极力追求,以及政策方面的大力推动,生物农药成为了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农药品类,近几年呈较快的增长趋势。2012年,我国生物农药产量为14.4万吨,到2016年增长到28.2万吨,年增长速度基本维持在14.4%以上。
现阶段,生物农药主要有三大类,分别为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植物提出液杀虫剂。其中,苏云金杆菌杀虫剂是目前生物农药研究和开发应用最成功的杀虫剂,约占生物农药总量的90%以上,能防治150多种鳞翅目害虫,药效比化学农药提高55%。不仅避免了化学农药带来的种种弊端,防治效果也明显强于化学农药,显示出生物农药的巨大作用。
通过对生物农药行业分析,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因此每年用于农业生产的农药数量都十分巨大,但我国农药发展面临一个难题,传统化学农药由于毒性危害自然环境,想要杜绝却不能做到,而新型生物农药推广过程中却遇到重重问题。
根据全国31个省级植保系统初步预测统计分析,2017年全国农药需求总量 (商品量)预计为92万吨,折百量为近30万吨,将比2016年减少2%左右。需求量在1万吨以上的品种有(按降序排列):草甘膦、敌敌畏、乙草胺、硫酸铜、多菌灵、莠去津。与2016年相比,2017年需求在1万吨以上的农药品种将减少。
通过对生物农药行业分析,用生物农药替代部分化学农药,可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给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农业建设带来的负作用,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化学农药在我国多年的发展根基也并非朝夕可以瓦解。由于杀虫效果反应慢,并且使用要求较高,施用生物农药后多数要在三四天后才能见到效果,不符合农民“药到虫除”的用药心理,因此,部分农民对生物农药的施用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当前我国农业正向绿色生产积极转型,农业乃至农药行业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日益关注、农药用量零增长行动的开展,都给生物农药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未来,随着生物农药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不断完善等,生物农药的市场需求潜力将会被不断挖掘,其市场规模将会持续快速增长。以上便是生物农药行业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随着绿色农产品需求量增加,生物农药因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保障群众健康、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使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下面进行生物农药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生物农药行业分析表示,从全球农药市场销售结构来看,目前除草剂在目前占有全球最大的农药市场份额。 2015 年,全球农用农药销售总额为 512.10 亿美元, 其中,除草剂所占份额居于首位,约占 42.3%;其后分别为杀虫剂和杀菌剂,所占份额分别为 28.0%和 26.8%。
从区域分布来看,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 亚洲、拉丁美洲地区对农药的需求量不断上升, 并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农药消费市场。2016 年,亚洲、拉丁美洲农用农药销售额分别为 138.66 亿美元和 130.76 亿美元,位列第一和第二位。
作为绿色低毒的生物农药,虽说在中国已经陆续发展了近60年,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仍是在21世纪以来,尤其近几年,但从生物农药在农药行业的市场规模来看,目前仍在9-11%左右浮动,占比仍然较低,市场上仍以化学农药为主,而这也与生物农药本身的特征相关。
一方面是生物农药企业规模小,农药产品研发周期长,科研资金投入少;其次是生物农药药效见效慢,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且部分农药产品使用技术性强,施用较为复杂,等等因素也使得生物农药在推广应用中遇到了难题。
根据《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农药原药生产进一步集中,到2020年,农药原药企业数量减少30%,其中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5个,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有30个;国内排名前20位的农药企业集团的销售额达到全国总销售额的70%以上;
建成35个生产企业集中的农药生产专业园区,到2020年,力争进入化工集中区的农药原药业达到全国农药原药企业总数的80%以上;培育2~3个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限制产能严重过剩的农药品种。以上便是生物农药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生物农药成为了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农药品类,据专家介绍,生物农药现在主要有三大类,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植物提出液杀虫剂。下面进行生物农药行业数据统计分析。
生物农药行业分析表示,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因此每年用于农业生产的农药数量都十分巨大,但我国农药发展面临一个难题,传统化学农药由于毒性危害自然环境,想要杜绝却不能做到,而新型生物农药推广过程中却遇到重重问题。
除草剂滥用,正是化学农药横行农田、污染环境的“冰山一角”。由于杀虫效果反应慢、使用要求较高等原因,施用生物农药后多数要在三四天后才能见到效果,不符合农民‘药到虫除’的用药心理。此外,生物农药成本高也是难以大行其道的原因。
通过对生物农药行业数据统计分析,截至2016年9月19日,我国获得农药生产资质的企业共有1,656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483家。目前我国农药行业产业集中度较低,至今尚没有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根据农药工业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农药销售百强榜单》,我国农药前30强企业2015年农药收入合计599.34亿元,尚不及先正达2015年销售额。
我国作为农药生产大国,虽然产量和出口量占据世界农药市场的主导地位,但绝大部分是仿制品种,由于国内企业难以支撑高额的创制费及市场开发费用,创制农药的品种和市场影响力有限。从“七五”(1985-1989)以来,我国创制并已登记或生产的农药品种有50个,其中杀虫剂14个,杀菌剂25个,除草剂8个,植物生长调节剂3个,缺乏在国内外享有声誉且市场占有率高的重要品种。
通过对生物农药行业数据统计分析,用生物农药替代部分化学农药,可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给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农业建设带来的负作用,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化学农药在我国多年的发展根基也并非朝夕可以瓦解。
但是由于杀虫效果反应慢,并且使用要求较高,施用生物农药后多数要在三四天后才能见到效果,不符合农民“药到虫除”的用药心理,因此,部分农民对生物农药的施用有一定的排斥心理。此外,相对发展时间较长、技术较为成熟、产业链较为完善的化学农药而言,生物农药生产成本较高,价格也相对较贵,这也是其推广受阻的一大重要因素。以上便是生物农药行业数据统计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生物农药成为了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农药品类,据专家介绍,生物农药现在主要有三大类,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植物提出液杀虫剂。下面进行生物农药行业竞争分析。
生物农药行业分析表示,苏云金杆菌杀虫剂是目前生物农药研究和开发应用最成功的杀虫剂,约占生物农药总量的90%以上,能防治150多种鳞翅目害虫,药效比化学农药提高55%。不仅避免了化学农药带来的种种弊端,防治效果也明显强于化学农药,显示出生物农药的巨大作用。
我国计划到2005年使生物农药使用量占到农药总量的30%,2015年占到50%。目前我国农药耗用量每年达150万吨以上,按此比例计算,2005年需生产农药量45万吨,2015年达75万吨,而目前我国生物农药年产量仅8000吨,在农药总量中不到1%,发展潜力显而易见。
通过对生物农药行业竞争分析,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等较为完整的农药工业体系。农药的生产能力与产量已处于世界前列,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品种不断增加,为优质高效农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生物农药具有高效、无残留、无抗药性等优点,在林业、绿色无公害农业及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为互补性的差异化竞争关系,在不同的防治领域各有优势,生物农药在林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具有绝对优势,在无公害农业方面,生物农药与低毒化学农药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在普通农业方面,化学农药具有明显优势。
通过对生物农药行业竞争分析,目前我国农药出口基本覆盖了全球农药市场,涉及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农药出口数量第一大国。发达国家农药企业受环保和生产成本等因素影响,农药产能一直在向外转移,我国农药企业在原料配套、资源(能源、水)、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从而成为最主要的产能转移承接者。
当前我国农业正向绿色生产积极转型,农业乃至农药行业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日益关注、农药用量零增长行动的开展,都给生物农药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未来,随着生物农药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不断完善等,生物农药的市场需求潜力将会被不断挖掘,其市场规模将会持续快速增长。以上便是生物农药行业竞争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如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如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下面进行生物农药市场分析。
随着国际有机农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无化肥副作用的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以及害虫的化学农药抗药性增强,世界对于没有污染的生物农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生物农药的生产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全世界投入化学农药的总投资平均每年280亿美元,但生物农药的投资只有3.8亿美元,只占总额的4%。
生物农药行业分析表示,在中美洲,生物农药只占地区农药市场的2%-3%。亚洲和拉美的生物农药的生产能力也很弱。但是,鉴于世界各国消费者对于无害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生物农药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天地。在拉美,目前在使用生物农药方面领先的国家有古巴、哥伦比亚和巴西等。
通过对生物农药市场分析,近些年,生物农药因符合生态环保等要求被广泛看好,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对环保的极力追求,以及政策方面的大力推动,生物农药成为了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农药品类,近几年呈较快的增长趋势。
现阶段,生物农药主要有三大类,分别为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植物提出液杀虫剂。其中,苏云金杆菌杀虫剂是目前生物农药研究和开发应用最成功的杀虫剂,约占生物农药总量的90%以上,能防治150多种鳞翅目害虫,药效比化学农药提高55%。不仅避免了化学农药带来的种种弊端,防治效果也明显强于化学农药,显示出生物农药的巨大作用。
通过对生物农药市场分析,用生物农药替代部分化学农药,可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给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农业建设带来的负作用,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化学农药在我国多年的发展根基也并非朝夕可以瓦解。由于杀虫效果反应慢,并且使用要求较高,施用生物农药后多数要在三四天后才能见到效果,不符合农民“药到虫除”的用药心理,因此,部分农民对生物农药的施用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当前我国农业正向绿色生产积极转型,农业乃至农药行业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日益关注、农药用量零增长行动的开展,都给生物农药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未来,随着生物农药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不断完善等,生物农药的市场需求潜力将会被不断挖掘,其市场规模将会持续快速增长。以上便是生物农药市场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安全的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在日益提高,2017年中国生物农药行业发展前景被看好。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每年用于农业生产的农药数量极其庞大,但由于过去年间我国农药研发技术较为落后,因此大多为高残留农药,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未来农药发展必须加大生物农药研发力度。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是农药行业的下一个发展趋势,目前国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控制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概念有望冲高。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我国农业生产正开始从数量型向质量与安全型转变,生物农药已成为农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并将迎来它的发展迅猛期。
化学农药虽然为农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其毒性较高,植物中残留农药较多,并且会渗透到土壤、河流或地下水中,影响人们身体健康,降低土壤质量,造成环境污染;由于长期使用某些化学农药,导致抗药性害虫从最初的十几种扩大到现在的400多种。随着环保因素在国际贸易中日趋重要,我国农产品出口因农药残留受到严重影响,仅1998年因此被退货即达74亿美元。
作为化学农药使用量居世界第一的国家,我国对化学农药的控制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时候。生物农药是指来源于生物并可对特定的害虫具有控制特效,且对公众安全性极高的农药。由于21世纪环保意识的强化,化学农药的负面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效、安全、经济、使用方便及与环境相容的生物农药因此成为农药产品的发展方向。此外,新品种化学农药的开发,往往需要投入上亿美元,耗时长达数年,而生物农药的开发投资相对较少、周期较短,在使用成本上目前已与化学农药接近,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6年生物农药依旧快速发展。从生物农药的登记主体分布可以大致看出,2016年生物农药的主要市场依旧在北美和欧洲地区,这跟这些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及生物农药市场成熟度高等有关。美国生物农药公司Marrone Bio Innovations(MBI)和瑞士生物农药公司Andermatt Biocontrol本年度持续发力,相继推出多种生物农药产品。
在传统化学农药利润大幅下滑的大背景下,生物农药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却逆势上扬。2016年前三季度,MBI的销售收入较2015年同期大幅上升43.9%。符合现代农业的理念,以及高利润空间等诸多因素,让更多的传统化学农药企业纷纷瞄准生物农药市场,相信2017年生物农药登记或上市产品将进一步增多。
根据全国31个省级植保系统初步预测统计分析,2017年全国农药需求总量 (商品量)预计为92万吨,折百量为近30万吨,将比2016年减少2%左右。需求量在1万吨以上的品种有(按降序排列):草甘膦、敌敌畏、乙草胺、硫酸铜、多菌灵、莠去津。
与2016年相比,2017年需求在1万吨以上的农药品种将减少。农药零增长行动将促进农药产品向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对人畜安全的方向转化,以价格优势主导的低效农药将逐步淡出市场。在国家大力发展绿色防控的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生物农药使用将会明显增加。
据宇博智业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生物农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生物农药优势突出,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在今后几年,占我国农药使用量70%左右的5种剧毒化学农药将会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低毒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又称天然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下面进行生物农药行业前景分析。
生物农药行业分析表示,我国生物农药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活体农药、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四个部分。 按照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我国农药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产业集中度低、低水平落后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未能形成规模经济优势。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资源和环境约束的强化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引导,我国农药行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时期, 行业整合加速,继续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通对生物农药行业前景分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的转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加强,使得环保治理要求和力度日益提高。我国积极响应全球对于高毒、高风险农药的禁用、限用管理措施,农业部等相关主管部门历年来陆续发布了多项关于禁止和限制使用农药的公告, 加快淘汰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随着农药使用及管理政策日趋严格,传统的高毒、低效农药将加快淘汰, 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环保农药成为行业研发重点和主流趋势,农药剂型向水基化、无尘化、控制释放等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 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缓控释剂等新剂型加快研发和推广。
通对生物农药行业前景分析,生物农药具有选择性强、防治谱较窄,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高,对环境的压力较小、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原料来源广泛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已成为全球农药发展的新趋势。化学农药毒性较高,活性较低,使用量较大,对环境影响较大;传统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的农药残留问题还会造成其毒性在生态系统中的富集,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对各级生物造成危害。
随着高度农药和高残留农药的限制使用和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农民安全意识的提高,人们已经看到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尤其是最近几年人们通过生产实践已逐步认识到生物农药在防治病虫害方面的重要作用。相信今后越来越多的人会认识生物农药,接受生物农药,相信生物农药在保障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同时也将为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随着我国农药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我国农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将进一步提高, 有利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自主创新体系,使我国农药行业向新药创制和生产中高端产品的方向转移, 切实增加农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带动我国农药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行业竞争力。以上便是生物农药行业前景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近年来,“毒大葱”、“毒豇豆”等农残超标农产品给食品安全抹上了一层阴影,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一直备受公众关注,化学农药的滥用持续降低了人们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在消费升级趋势下,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农业绿色发展成为主旋律,高毒高残留农药不断受限并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环境友好型的生物农药冉冉升起,受到业界推崇,未来前景可期。
2017 年全球人口约为 75.50 亿人, 2030年和 2050 年,人口规模将分别上升至 85.51 亿人和 97.72 亿人。与此同时,近年来,全球可耕地面积却一直维持在 14 亿公顷左右,受城市化、工业化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可耕地面积的增长空间极为有限,可耕土地面积的紧缩、农业耕作模式的变革、购买力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农药行业预期的增长推动力。受人口持续增长驱动,全球农药行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全球农药市场价值预计 2019 年将增至 811.3 亿美元, 2014 年至 2020 年,预计复合年增长率为 6.9%。
随着全球农药生产专业分工的不断深化,中国凭借全方位的成本优势和日渐成熟的技术优势,已逐步成为全球农药的主要生产基地和世界主要农药出口国之一,全球市场约有 70%的农药原药在中国生产,中国农药产品出口到 180 多个国家,市场覆盖东南亚、南美、北美、非洲和欧洲等地区。2016 年,我国共出口农药 140.00 万吨,同比增长 19.16%,出口金额 37.08 亿美元,同比增长4.63%。2017 年,我国农药出口数量及金额分别为 163.00 万吨和 47.64 亿美元,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根据数据分析,农药的需求仍在不断上升,但随着一系列农药残留危害问题的触发,不得不引起国家相关部门对农药行业的改善和重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2015年,农业部通过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提出具体要求和目标,力争2020年农作物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
同时,农业部鼓励农药企业研发、登记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缩短试验周期,简化登记手续,对天敌生物免于登记。目前,我国生物农药年产量达到近30万吨(包括原药和制剂),约占农药产量的8%。生物农药防治覆盖率近10%。
“国内化学农药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环境污染、害虫产生抗药性、农产品及粮食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生物农药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生物农药专家邱德文研究员表示。
用生物农药替代部分化学农药,可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给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农业建设带来的负作用,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面对如此大的农药需求量,生物农药将拥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在1992年就明确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化学农药的销售和使用,生物农药的用量在近年内要逐步达到60%。美国、英国、日本、巴西等国家均已下令逐步取缔化学农药。目前,生物农药全球市场销量比例已达农药总量的20%,销售额达80亿美元,而要在近年达到60%的市场占有率仍需迅速发展。
那么,生物农药相较于化学农药有何优势呢?
化学农药是通过化学物质直接把害虫毒死,最开始害虫会迅速死去,后来它们会产生抗药性,变异成更顽强的害虫。为了杀死他们,人们不得不加大用药量,从而就形成了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这也是为何近来年频频有新闻爆出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
而生物农药主要是利用某些特殊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所具有的杀虫、防病、促生功能。其有效活性成分完全存在和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它的最大特点是极易被日光、植物或各种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种来于自然,归于自然正常的物质循环方式。因此,可以认为它们对自然生态环境安全、无污染。
生物农药还有利于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的使用量,大部分没有安全间隔期,无须担心残留超标,是高端农产品的可靠药剂,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且生物农药还有着化学农药不可比的优势:
1. 人畜安全:生物农药来自自然界,大多数为低毒,或者微毒,不易对使用者产生药害,使用起来相对安全。
2. 产品安全:生物农药容易分解,不容易污染蔬菜,生产的蔬菜质量有保障,安全放心,例如用于防治腻虫和小黑飞的生物农药除虫菊素,暴露在阳光下三天即可分解。
3. 针对性强:大部分生物农药选择性强,只针对所防治的害虫有效,不会伤害蜜蜂、鸟、虫、鱼和环境。另外,病毒和性诱剂只对相应的病虫害起作用。
4. 抗药性弱:生物农药利用天然物质来防治病虫害,不易产生抗药性,因此,不用考虑轮换用药的问题。
5. 性价比高:生物农药一般在病虫害初期或者作为预防使用,使用少量的生物农药即可控制住病害,因此节约成本,性价比高。
生物农药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在今后几年,占我国农药使用量70%左右的5种剧毒化学农药将会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低毒生物农药。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物农药有望增至88亿美元,而全球生物农药的市场估值预计2022年将达897亿美元。
目前,生物农药在全球范围内呈快速增长态势,且增长速度远超于传统的化学农药。我国紧跟国际趋势,面向国际前沿制高点,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积极组织开展生物农药及健康植物保护方面的研究和创制,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质高效的生物农药新产品。
随着高度农药和高残留农药的限制使用和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农民安全意识的提高,人们已经看到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尤其是最近几年人们通过生产实践已逐步认识到生物农药在防治病虫害方面的重要作用。相信生物农药在保障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同时也将为生产企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