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基于ESIE 2025展会数据,本届峰会吸引50+国家超千家展商及数万名行业代表参与)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储能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深入,储能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调节资源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上,政策松绑后的产业动态备受关注: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与场景适配拓展多元收益渠道,供应链整合加速降本增效,全球化布局重构市场格局。数据显示,本届展会释放出明确信号——市场化改革推动储能从“新能源配套”向电力系统核心环节跃升,行业正迈向规模化、智能化的新阶段。
在“绿色能源·智慧未来”的主题下,头部企业展示的最新技术成果凸显行业升级方向。以瑞浦兰钧为例,其新一代问顶®392Ah大容量储能电芯通过零极耳冗余设计,实现能量密度415Wh/L、循环寿命达12,000次(较前代提升25%),显著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配套的Powtrix™ 6.26MWh储能系统则通过电池簇数量减半和能量密度提升20%,灵活适配工商业、电网侧及大型能源基地场景,5MWh标准集装箱系统的15年使用寿命与96%效率指标进一步强化了经济性。
供应链掌控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依托垂直整合的“矿产开采材料冶炼电池制造回收”闭环体系,头部企业实现了关键资源(如镍、钴)供应稳定性与成本控制能力的双重提升。研发端持续加码,某领军企业已积累超2,200项专利技术,覆盖电芯结构、系统集成及储能全生命周期管理,并通过长三角研究院布局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目标将下一代电芯能量密度推升至350Wh/kg以上。
海外市场正成为储能企业的必争之地。以某龙头企业为例,其海外布局已形成“印尼制造欧洲研发北美服务”的三角支撑:印尼8GWh电池工厂一期投产保障东南亚供应;德国子公司辐射欧洲车企及储能客户;美国团队聚焦电网侧与户用市场。本地化生产模式不仅降低运输成本,更通过快速响应区域需求强化竞争力。例如在印尼青山园区,30MW/33.5MWh离网项目年减排超1.2万吨二氧化碳的同时,凭借峰谷电价差实现年收益逾200万美元,验证了“绿色+经济”双收益的商业模式。
实际项目的落地数据彰显储能系统的多重效益:澳大利亚Waratah Super Battery项目(850MW/1680MWh)中,超70%电池由某企业供应,其系统通过快速调频保障电网稳定性;中国梅州水泥厂的40MWh用户侧储能年节省电费超500万元并减少碳排放约1.5万吨;而欧洲户用市场则因高安全长寿命电芯需求激增。这些案例表明,从电力辅助服务到工商业降本,再到离网场景能源优化,储能在不同维度持续释放价值。
总结:构建可持续的储能产业生态
2025年ESIE展会揭示了全球储能行业三大趋势:技术突破加速系统性能迭代、全产业链整合强化成本与供应韧性、全球化布局推动市场边界扩展。随着电力现货市场机制完善及多元收益渠道打开,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未来竞争将聚焦于技术创新速度、供应链掌控深度以及场景适配广度的协同效应,而零碳实践与循环经济模式的深化,则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长期动能。
更多储能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储能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长江证券研报指出,中国能建(601868.SH)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367.13亿元,同比增长7.56%;归属净利润83.96亿元,同比增长5.13%。收入维持高增,战略新兴产业贡献收入增长动力。公司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能源、储能为代表的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达38.8%。新签持续景气,境外双位数高增。公司2024年累计新签14088.76亿元,同比增长9.75%。中国能建深耕能源建设,发力储能等新兴业务,打开利润增长空间。公司在火电、特高压、核电常规岛等细分领域市占率遥遥领先,奠定业绩基本盘。从利润增长角度来看来看,公司近年传统基建业务占比持续下降,能源电力工程份额提升,将充分受益新能源建设景气上行。此外,公司前瞻布局的氢能业务或将迈入景气上行阶段。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