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为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多部门发布《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通过构建系统性数据框架,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与数字金融协同发展。这一政策旨在以精准化统计夯实金融改革基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金融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制度》首次实现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及金融基础设施机构的全覆盖,并整合贷款、债券、股权等20余类金融工具数据。通过穿透式监测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绿色项目投资规模、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养老产品供给结构以及数字技术应用成效,该体系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全景式信息支撑。例如,在绿色金融领域,不仅统计传统信贷投放量,还纳入碳中和债券发行、ESG基金等多元化工具,形成多层次数据矩阵。
针对过去多维度指标口径不一的问题,《制度》设立200余项标准化统计指标。例如在科技金融领域明确"专精特新"企业认定规则,在养老金融中区分个人养老金账户与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向。通过建立与国家统计标准、行业政策无缝衔接的计量框架,确保不同部门数据可比可加,避免重复计算或信息孤岛现象。
在实施路径上形成"央行统筹+各部门分工"的协作模式: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全量数据归集与报表编制,各金融监管部门则按职责督导机构落实源头数据质量管理。这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架构,既保障了统计工作的权威性,又通过跨领域数据共享提升政策响应速度。例如在普惠金融推进中,可实时比对不同地区信贷投放缺口与产品创新进度。
该制度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金融业数字化治理迈入新阶段。通过建立覆盖全业态、贯穿全流程、联通各环节的统计网络,不仅强化了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更为未来金融改革提供了标准化的数据底座。随着数据要素价值持续释放,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风险防控能力将实现双重跃升,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更多金融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金融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据公开数据统计,2022年至今,沪市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资产支持证券已累计发行超过5000亿元。“上交所将继续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功能,精准对接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多措并举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上交所债券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证报)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