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6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典型案例揭示一起以黄金交易为名的非法集资案件。该案中,犯罪团伙通过虚构贵金属现货交易、承诺保本付息等手段,诱骗社会公众参与投资,最终造成巨额资金损失。本案不仅暴露出非法金融活动的危害性,更凸显了打击洗钱与追赃挽损的司法难点。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黄金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2015年10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某公司以“黄金延期交付”为名,通过公开宣传吸引投资者购买黄金饰品,并承诺若选择不实际提取黄金,则可获得月息0.5%-1%的固定收益。表面上,该公司在门店展示大量黄金实物营造资金实力假象;实际上,绝大多数集资款未投入真实交易,而是用于支付前期投资者本息或填补资金缺口。经审计,公司共向1600余人非法吸收存款4亿余元,其中90%的资金被用于返本付息,其余部分则流向证券、保险、房产等非主营业务。截至案发时,集资参与人损失达2亿余元。
本案的司法进程始于一名业务人员的诈骗线索。2021年5月,在办理某业务总监涉嫌诈骗案过程中,检察机关发现其模仿公司模式骗取600余万元,进而怀疑该公司存在系统性非法集资行为。尽管金融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此前未主动介入,检察机关仍通过三方面行动推动案件突破:
1. 引导侦查取证:调取涉案合同、账户流水等书证,并讯问关键嫌疑人,证实公司以“保本高息”为噱头开展宣传;
2. 分析资金特征:发现公司负责人账户存在规律性转款记录,符合非法集资的返利模式;
3. 督促移送立案:向金融监管部门发函建议移送案件,并推动公安机关于同年12月正式立案侦查。
案件侦办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主要犯罪嫌疑人销毁财务数据,导致初始报案材料仅反映2亿余元涉案金额;二是部分集资参与人未完整提供证据。检察机关通过以下方式补全证据链:
这一突破进一步印证了资金未用于黄金交易的核心事实,为定罪量刑提供关键依据。
案发后,主要犯罪嫌疑人于监视居住期间仍试图掩盖犯罪所得:2022年11月,其将500万元集资款转移至关联公司,其中100万元用于购买黄金原料,剩余400万元分散存入多个账户。2024年9月,法院以集资诈骗罪、洗钱罪数罪并罚判处主犯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另一名负责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六年及高额罚金。二审维持原判,彰显司法对金融犯罪的零容忍态度。
本案暴露出非法集资活动的典型特征:以“实体背书”掩盖空手套白狼的本质,通过短期兑付诱导投资者扩大规模。检察机关提醒公众:
总结:筑牢金融安全防线需多方协同
本案是2025年全国“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宣传月发布的典型案例之一,其警示意义深远。检察机关通过行刑衔接、技术侦查与审计分析,成功突破数据缺失的困境,并推动实现全额资金穿透追踪。未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需投资者增强风险意识,同时依赖监管部门、司法机关与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构建打击犯罪的“防火墙”。
更多黄金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黄金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高盛称,将老铺黄金12个月目标价从976港元上调至1090港元,以反映对公司盈利预测的上修。对于6月27日约40%的股份解禁,相信任何潜在的股价回调都可能成为加仓的机会。分析师Cathy Chen等在报告中指出,基于公司今年以来线上和线下销售表现强劲,以及受益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和金价上行而加快门店扩张速度,上调公司2025-2027年的盈利预测15%-26%。公司进入三季度面临多重催化,包括第一家海外门店6月底在新加坡开业、潜在的上半年盈利正面预警、上海国金中心等中国多家高级商场门店开业,以及价格上调。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