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7月4日,回溯至2023年6月10日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政策明确允许在港股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通过深交所二次上市。这一创新机制被视为深港金融市场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标志着两地资本流动与资源配置效率将迈入新阶段。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金融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该政策首次打通了港股与A股市场的制度壁垒,为大湾区内企业提供“双融资通道”。通过允许已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企业在深交所同步上市,企业可直接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资金成本。数据显示,当前港股日均成交额约2000亿港元,政策实施后有望缓解其流动性不足问题,同时吸引更多国际资本经香港进入内地市场。此外,与“惠港五条”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巩固了深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格局,加速区域金融一体化进程。
政策明确支持深圳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专项改革,通过优化债权与股权融资衔接机制,增强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资本获取能力。例如,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可通过“A+H股”模式加速技术研发与国际合作。同时,鼓励保险资金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举措,精准契合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转型目标,推动环保、新能源产业与金融资源深度绑定。
近年来港股IPO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而新政通过吸引优质大湾区龙头企业回归深交所上市,将显著改善两地市场资产结构。头部企业的加入不仅优化了A股市场的资产供给,还强化了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吸引力。同时,深港资本流动加速推动离岸人民币中心功能升级,进一步促进跨境人民币使用规模扩大。
允许符合条件的大湾区港股企业在深交所二次上市,为企业提供了补充资本的新路径,有效分散单一市场融资风险。通过“A+H”估值联动机制,境内投资者可直接参与原港股上市公司投资,国际资本则增加对人民币资产配置比例,形成跨境资金双向流动的良性循环。这一机制尤其利好科技类企业,为其技术突破与业务扩展提供长期流动性支持。
头部企业的“A+H”双平台模式将提升深港市场的定价透明度和估值修复能力。内地投资者通过深交所可更便捷地配置港股资产,而国际资本的介入则有助于完善A股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数据显示,这一机制已为部分在港上市科技企业带来流动性溢价预期,长期看将进一步缩小两地市场估值差异。
深港金融协同发展的新起点
该政策通过制度创新与资源整合,实现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目标,加速了大湾区资本、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从跨境资本流动到资产质量提升,从科技金融赋能到人民币国际化深化,每一项举措都为深港金融市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随着政策落地与企业实践,两地市场将进一步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更多金融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金融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今日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完善全球金融治理,需要各方加强对话与合作。我们将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多边主义之路,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韧性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贡献力量。(金融一线)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