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我国商业航天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2025年7月,中科宇航“力箭二号”运载火箭即将于9月首飞的消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同时多家企业接连取得关键技术进展,进一步推动行业向规模化、可重复使用方向迈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航天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中科宇航研发的“力箭二号”运载火箭计划于2025年9月首飞,其任务包括发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轻舟货运飞船初样试飞船。该火箭未来将实现助推器与发动机部件的重复使用,显著降低商用火箭成本。此前,“力箭一号”作为我国当时运载能力最大的固体火箭已成功完成首飞,为后续技术迭代奠定了基础。
近期商业航天领域捷报频传:2025年5月,某企业“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海阳东方航天港完成首次飞行回收试验;6月,另一款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成功。此外,“引力二号”运载火箭已进入产品齐套和地面试验阶段。这些技术突破标志着我国商业火箭正从“单次发射”向“可重复使用”跨越,为提升发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供了关键支撑。
自2015年国家首次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航天领域以来,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4年至2025年,商业航天连续两年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商业航天行业产值从2020年的1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2.3万亿元,并预计在2025年突破2.8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2.9%。
多家上市公司正加速商业航天领域的业务布局:某碳纤维企业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提供核心材料;紧固件厂商已进入火箭结构件供应体系;风电设备制造商与整箭制造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拓展火箭箭体结构、发射设施等研发生产。这些动作凸显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新态势。
总结
2025年被视为我国可回收火箭技术验证的关键期。随着“力箭二号”首飞及更多关键试验的推进,商业航天在成本优化和效率提升方面将迎来实质性突破。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资本投入的共振效应,正推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向规模化、市场化加速演进,未来或形成覆盖研发、制造、发射和服务的完整生态体系。
更多航天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航天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长盈通公告,航天国调基金拟通过询价转让方式转让122.3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0%。此次转让不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进行,受让方为具备相应定价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此次转让由中信建投证券组织实施。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