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6月30日,A股市场科技板块迎来结构性行情,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自主可控方向表现强劲。科创人工智能ETF(代码:589520)盘中涨幅突破1.39%,场内交投活跃,其背后反映的不仅是技术迭代带来的投资机遇,更彰显了国产AI产业链在云计算、终端应用等领域的深度布局成果。伴随云手机、云机顶盒等新型终端产品的集中亮相,科技自主可控进程正加速落地。
作为全球大模型竞争的重要参与者,国产AI厂商通过深度优化算法架构,在算力效率上突破海外封锁。科创人工智能ETF(589520)所覆盖的产业链完整布局——从终端芯片设计到云端计算、从开发工具到行业应用——正是这一进程的最佳映射。该ETF成分股中,福昕软件开发、复旦微电等企业涨幅超3%,印证了市场对国产替代赛道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其场外联接基金(A类024560/C类024561)正在募集中,为投资者提供低门槛参与科技红利的渠道。
在AI算力需求爆发背景下,电子产业链呈现"芯片-终端"协同发展的新态势。以电子ETF(515260)为代表的指数产品,通过覆盖中芯国际、海光信息等核心标的,精准卡位半导体制造、消费电子升级赛道。该基金重仓的寒武纪-U等企业,在AI芯片研发上持续突破,而光学光电子、元件领域的布局则为AR/VR设备、智能穿戴等新兴终端提供硬件支撑。数据显示,相关个股近期表现亮眼,折射出市场对电子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增长潜力的积极预期。
尽管云终端和AI芯片领域前景广阔,但投资者仍需关注技术商业化进度及市场竞争格局变化。当前科创人工智能ETF(589520)的风险等级为中高,适合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通过定投分散布局;而电子ETF(515260)作为中等风险产品,则更适合长期看好科技升级趋势的资金配置。从行业周期看,随着更多企业将核心业务迁移至云端,云手机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壁垒构建将成为决胜关键。
今日市场表现揭示了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深度融合的产业变革方向。从云终端硬件创新到国产AI算法突破,再到电子元件的算力支撑,科技自主可控已形成完整生态闭环。投资者在捕捉结构性机会时,需紧密跟踪技术落地节奏与企业研发进展,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把握智能时代核心资产的成长红利。
更多人工智能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人工智能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办公室(CIO)发表最新研报指,由于市场对人工智能(AI)的投资正扩展至其他领域,包括高频宽存储器、网络,以及电源和液冷等工业应用,因此无论从金额或是占比来看,都相信全球AI计算开支远未见顶。该行预测,随着GPU等AI基础设施的初期投资水平趋向稳定,2025至2030年间AI计算开支年均复合增长20%,恢复至更正常化水平,对比2023至2025年为约120%。该行又预期,AI计算开支占整体AI投资的比例将从去年的约53%,提高至今年的约59%。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