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数据中心的算力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电源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2025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多家企业展示了其在电源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其中栅极驱动IC作为电源系统的关键组件,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围绕AI数据中心电源架构的演进、栅极驱动IC的技术创新、市场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源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AI数据中心的快速部署推动了电源架构的持续演进。当前,电源系统正朝着高功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方向发展。在一次电源方面,整机柜功率已从传统的千瓦级别逐步迈向兆瓦级别,PSU单机功率更是提升至10kW以上。高压直流配电的应用比例也在提升,固态变压器已开始进行部署。二次电源采用48V中间母线电压,有效降低了Busbar的传输损耗。由于算力卡板上空间寸土寸金,IBC电源模块的开关频率提升到MHz以上,功率密度达到5kW/in3以上。三次电源则逐渐采用垂直供电方式替代水平供电,以此来降低PDN损耗,并且单级直供方案在未来也极具发展潜力。
这些显著变化催生了新拓扑、新控制策略以及新器件的广泛应用。栅极驱动IC作为电源系统中除主控芯片和功率器件之外最为关键的芯片,已然处于这场变革的核心位置。只有紧密跟随技术发展的变化趋势,并深刻理解这些变化对系统应用带来的挑战,挖掘应用痛点并大胆创新,才能够打造出契合市场需求的栅极驱动IC解决方案。
在AI数据中心供电架构不断变化,且呈现高功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发展态势的当下,栅极驱动芯片以其自主关键创新技术推出了一系列明星产品,备受业界瞩目。首先,高可靠性的隔离驱动技术是其中的一大亮点。以应用最为广泛的双通道隔离驱动芯片来说,新一代产品在GNTI等抗干扰能力上实现了进一步强化,能够从容应对各类电源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
其次是面向第三代半导体的专用驱动技术。针对SiC领域,新一代集成米勒钳位功能的单通道隔离驱动以及双通道隔离驱动相继推出。而在Emode GaN方面,集成负压关断功能的单通道驱动、700V半桥驱动以及100V半桥驱动等产品精准满足了不同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的驱动需求。
此外,多功能集成技术也是栅极驱动IC的重要发展方向。新一代智能驱动系列不仅具备过流保护、米勒钳位以及故障上报等功能,还集成了一路隔离采样通道。这一通道可用于温度或电压检测,极大地推动了固态变压器、UPS等电源系统的设计简化,有效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当前,GaN在AI数据中心电源领域所带来的系统收益,已经获得了行业的普遍认可。尽管GaN性能卓越,但实际应用却并非易事,现实是在大功率PSU或IBC模块设计过程中,客户常常遭遇GaN栅极振荡、对寄生参数敏感等棘手问题,这使得许多客户对GaN虽心向往之,却只能望而却步。
针对此问题,业内友商以及部分企业都有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了降低GaN的使用门槛,国内外头部GaN厂商近年来推出了一些集成驱动IC的GaN功率芯片,特别是MOSFETLIKE类型的GaN功率芯片,由于可以和MOSFET实现封装兼容,加快了GaN在中大功率电源应用的普及。然而,有很多客户存在对差异化设计的需求,特别是在多管并联、双向开关等应用场景中,仍需要分立GaN 器件及相应的驱动IC。
在驱动特性方面,驱动芯片需要具备更高的CMTI水平。高压半桥驱动的CMTI达到了200V/ns,100V半桥驱动也达到了100V/ns,二者均处于目前业界的顶尖水平。考虑到IBC模块的开关频率已运行在1MHz以上的高频状态,高低边输出传输延时的Mismatch仅为1ns,这使得客户能够设置极小的死区时间,进而降低死区损耗。
在GaN功率器件领域,已呈现出国内厂商与国际品牌同台竞争又相互补充的局面。在此背景下,驱动IC是否能够适配多个品牌的GaN产品呢?另外,在构建“国产GaN功率生态链”的进程中,企业又是怎样与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发展的呢?
驱动芯片具备强大的兼容性,能够适配不同品牌、不同类型以及不同耐压等级的GaN器件。举例来说,高压半桥驱动的输出电压经过内置稳压器调节,通过反馈电阻可以设定5V~6.5V的驱动电压。这样一来,在搭配不同品牌的GaN时,仅仅通过调节反馈电阻就可以根据GaN特性设定最合适的驱动电压,使不同品牌的GaN都能工作在最优效率点。
与其他功率器件不同,GaN应用非常依赖整体生态的构建,客户往往希望供应商可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单一的GaN器件或者驱动芯片。企业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与国内头部GaN厂商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全国产化的“驱动芯片 + GaN器件”参考设计方案,并以此为依托,逐步搭建起一个国产GaN应用生态协同体系,促进了产业链各环节的紧密协作与共同发展。
伴随AI算力需求的持续井喷,栅极驱动芯片在接下来有怎样的规划,又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呢?首先,企业将以现有的栅极驱动IC产品组合为基石,推动其与公司旗下的其他品类芯片,如采样芯片、电源芯片、接口芯片等产品协同并进。通过这种方式,为客户呈上涵盖AI数据中心电源全链路的系统级、一站式解决方案。这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客户可选择的方案范围,还能有效降低客户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成本。
其次,从长远视角来看,AI 数据中心电源对于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追求不会止步。企业将紧紧追随客户需求的动态变化,深度探索新技术与新方案。举例来说,计划开发适用于特定拓扑结构的专用驱动芯片、具备更高效率的同步整流功率芯片,以及合封GaN功率芯片等一系列创新型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总结
2025年电源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与市场变革。AI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源架构的演进,栅极驱动IC作为电源系统的关键组件,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以及生态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随着AI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电源行业将继续朝着高功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方向发展,企业也将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系统级解决方案。
更多电源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源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