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5年,中国房地产行业迎来关键转折点。21家出险房企完成债务重组或重整,化债总规模约1.2万亿元,其中融创中国削减约96亿美元境外债务,碧桂园削减约117亿美元。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行业风险出清进入新阶段,房企从债务展期转向实质削债,通过债转股、资产抵债等创新方式将部分债务削减比例高达70%。当前,房地产行业正加速从流动性危机应对转向可持续经营转型,重点房企通过资产盘活、轻资产运营及多赛道拓展,重塑行业投资逻辑与企业竞争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房地产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21家出险房企通过债务重组、资产处置等方式完成1.2万亿元化债。其中,融创中国和碧桂园分别削减约96亿美元和117亿美元境外债务,削债比例最高达70%。这一突破标志着行业从“展期止血”转向“削债新生”,房企资产负债表显著改善。然而,债务重组仅为阶段性成果,房地产行业需通过经营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重点房企正将化债与业务重构结合,探索轻资产运营、存量盘活等模式,为投资者提供新的价值增长点。
保交付已成为衡量房企经营健康度的核心指标。化债后房企首要任务是确保项目交付连续性,通过品质交付重建市场信任。截至2025年,重点房企通过盘活存量资产、争取政策性融资支持等方式拓宽资金渠道。例如,部分房企通过“白名单”机制获得合规项目融资,而资产管理公司(AMC)的介入则为复杂债务结构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成功案例显示某房企通过引入AMC注入增量资金,盘活了超百亿规模的停工项目。
在债务重组减压后,重点房企更需聚焦现金流管理。截至2025年,政策层面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为合规项目提供融资保障。市场层面,AMC通过收购不良债权、优化运营等方式协助房企资产变现。例如,某房企通过AMC合作引入市场化资本,实施“汰旧、取新、强链”转型路径,成功化解1470亿元债务。当前房企普遍采取“存量资产活化+轻资产运营”双轨策略,通过销售、运营存量资产及利用REITs等工具,破解重资产变现难题。
2025年,多数房企将战略重心转向代建、物业管理等轻资产领域,碧桂园等企业已实现该业务板块稳定现金流。轻资产模式具备低负债、高周转特点,既能控制风险,又能将品牌与管理经验转化为持续收益。尽管短期内难以替代传统开发业务,但这类业务为房企提供经营韧性,符合行业从增量开发向存量运营转型的大趋势。重点房企正通过轻资产布局,逐步构建以运营能力为核心的竞争力。
在行业深度调整期,重点房企加速拓展商业地产、物流、产业园等新赛道。截至2025年,持有优质购物中心的房企通过REITs等工具破解重资产难题,部分企业物管业务借助AI技术实现降本增效。例如,某房企结合自身资源加大养老地产投入,形成多元化收入结构。未来房地产投资逻辑将转向经营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房企需立足城市更新与内涵式发展,通过“开发+运营”双轮驱动重构商业模式。
2025年房地产行业万亿级化债不仅是风险出清里程碑,更是行业转型新起点。重点房企通过保交付、资产盘活、轻资产转型及多赛道布局,逐步走出流动性危机泥潭。投资者需关注房企在运营能力、资产活化及新业务拓展中的差异化表现,把握行业从“开发驱动”向“运营驱动”转型中的结构性机会。房地产行业未来投资价值将集中于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及新经济赛道布局的头部企业。
更多房地产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房地产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