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国原油产量正在稳步增长,这使得一些投资者怀疑石油输出国组织和俄罗斯等其它产油国计划的减产是否足以推动市场趋于平衡。2019年仍将是动荡的一年,全球经济放缓和供应过剩的压力仍可能会出现。
分析人士指出,近两个月来国际油价的剧烈回调受多重因素拖累。首先,原油供应过剩导致全球库存膨胀。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美东时间12月17日在月度报告中称,到今年年底,美国七个主要页岩盆地的石油日产量预计将超过800万桶,预计明年1月份的页岩油产量将增加13.4万桶/日至816.6万桶/日,接近历史最高。另外,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原油期货的交割地库欣地区库存在12月11日至14日涨超100万桶。对此,Price Futures Group高级分析师菲尔·弗林指出,市场对此感到“非常紧张”,因为这一库存数据加剧了对原油供给增多的担忧。
其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担忧打压原油需求。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3.7%后,美国、德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近期也陆续发布了不甚理想的经济数据。近一周以来,德国、韩国、日本相继宣布下调明年经济增长预期:德国央行将2019年经济增速预期由1.9%下调至1.6%,韩国政府将2019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2%-0.3%至2.6%-2.7%,日本内阁府将2019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2%至1.3%。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信号逐步显现,由此引发的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将加剧原油需求的疲弱态势。
最后,近期全球股市惨遭抛售,市场方向未明确,黄金等避险资产获得投资者青睐,原油期货进一步承压。石油行业咨询公司表示,股市的抛售也加剧了人们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原油需求疲软的担忧,由于原油是一种流动性很强的资产,因而成为许多投资者抛售的优选。
伴随全球原油价格弱势,国内期货市场原油主力合约1901已较10月10日的高点下跌近30%。从今年宏观层面和供给层面来看,商品市场走弱是必然趋势。很多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与工业品下游需求变化有很大关系。从需求方面来看,今年国内宏观层面支撑已经减弱。从供给方面看,今年冬季限产不再一刀切,供给力度相应增强。今年上半年,国内有色商品已经经历过下跌过程,而近期,受限产减弱问题及地产市场遇冷问题负荷影响,黑色系商品也必然要开启下跌过程。
他认为,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是周期拐头向下的体现,也是对前期利好刺激因素过度反应的修正。这一下跌过程会随着国机经济形式呈现缓慢下跌,不会出现断崖暴跌的情况。不过从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来看,未来两年大宗商品市场都不会出现如同前两年一样爆发上涨的行情。
业内人士认为,市场对2019年经济悲观预期较为一致。随销售下滑,房地产投资存在高位回落风险,基建增速受制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回升空间有限,居民消费受杠杆上升的挤压,及贸易摩擦在四季度后对出口影响逐步显现,传统经济增长引擎面临全线走弱的压力。
业内人士也表示,展望下一阶段,2019年上半年大宗商品易跌难涨。首先,供需矛盾边际弱化,需求大概率偏弱。此外,原油价格下行,通胀预期走弱,大宗的流动性溢价回落。所以从这几个方面的因素来看,大宗商品会面临一个易跌难涨的下行压力。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总体政策上,稳增长为第一位。政府很有可能将明年经济增长率稳定在6%-6.5%。明年房地产投资、基建、制造业这三大需求虽然回落,但相对短期基本偏稳。预计相应政策力度也会大一些,包括减税、转向债发行、降准、降息。关于经济增速形态问题,市场普遍预期二季度是个底,不过个人认为这种观点过于乐观,可能呈现逐季下行,2020年压力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