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行业调整期的阵痛中,光伏产业正经历一场由价格战驱动的深度洗牌。面对产能过剩、产品价格持续承压的市场环境,头部企业通过强化核心技术储备、优化财务结构及加速全球化布局,在逆境中构建起抵御周期波动的竞争壁垒。作为全球光伏产业链核心参与者,通威股份凭借技术护城河、财务韧性与全球化战略三大支柱,不仅稳固了行业领先地位,更以创新路径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产业范本。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光伏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通威股份实现营业收入919.94亿元和159.33亿元。尽管营收同比下滑,但核心产品销量逆势增长凸显发展韧性——高纯晶硅销量达46.76万吨(同比增长20.76%),太阳能电池出货量连续八年全球第一(87.68GW,市占率约14%),组件销量突破45.71GW(增幅46.93%)。在行业价格战持续的背景下,通威通过一体化产能协同与精准市场把控,在产业链各环节均保持领先市场份额。这种以量换价的战略选择,既是对抗周期波动的核心抓手,也为后续技术升级储备了充足资源。
在行业技术路线竞争白热化的当下,通威通过"双轮驱动"构建技术壁垒。一方面,工艺优化持续降低生产成本——高纯晶硅综合电耗降至46度/千克,硅耗控制在1.04kg以内;内蒙基地现金成本已低于2.7万元/吨(不含税)。另一方面,前瞻性布局TOPCon、HJT、BC等先进技术形成多线突破:TNC组件功率刷新行业纪录(最高达778.5W),HJT组件效率突破25.46%,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4.17%。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10亿元,研发人员增至5277人,支撑起覆盖光伏全产业链的2675项专利体系。这些技术储备不仅为通威在N型电池量产竞赛中占据先机,更契合工信部新规对先进产能的要求,使其成为政策红利下的核心受益者。
面对行业现金流普遍承压的局面,通威通过稳健经营与资本运作构筑安全边际。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保持正值,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达291.46亿元(较年初增长77%),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流动性储备超400亿元。控股股东增持13亿元、股份回购计划耗资20.08亿元,彰显对长期价值的信心。健康的财务结构配合高市场占有率带来的议价能力,使通威能在行业低谷期持续投入技术研发与产能升级,形成"以稳应变"的抗风险体系。
海外市场成为通威突破国内红海竞争的关键战场。2024年海外销量同比增长98.76%,组件足迹覆盖70余国,在欧洲市场推出TNCG12系列实现功率全场景覆盖,与波兰R.Power等区域龙头建立深度合作;在中东及非洲市场,沙特MUWAYH光伏项目1.175GW订单落地,南非、埃及等新兴市场加速渗透。通过本土化认证与定制化产品策略,通威组件已应用于户用屋顶、工商业分布式及大型电站全场景,构建起全球化运营网络。
总结:在光伏产业由规模扩张向技术主导转型的转折点上,通威股份以技术创新为引擎、财务稳健为根基、全球布局为支点,成功走出一条逆周期发展的突围路径。其实践既印证了中国光伏企业从制造优势向技术话语权升级的可能性,也为行业提供了"以退为进"的战略范式——当市场回归理性竞争时,那些持续投入核心技术储备、构建全球化运营能力的企业,终将在下一轮产业浪潮中占据价值高地,推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
更多光伏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光伏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