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6月3日,欧盟传出消息拟通过《国际采购工具》对中国企业采取限制性措施,引发广泛关注。若该政策落地,未来五年内,中资企业将被排除在价值超过500万欧元的欧盟医疗器械公共招标项目之外。这一举动不仅涉及国际贸易规则争议,更折射出中欧经贸关系中的深层次博弈。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欧盟计划通过修订《国际采购工具》,对中国企业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参与权设限。根据现有信息,该政策将覆盖未来五年内所有价值超过500万欧元的公共招标项目。此举若生效,可能对全球供应链稳定性及中欧医疗合作造成显著影响。值得关注的是,欧盟近年来频繁以“公平竞争”为名强化贸易壁垒,此次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的举措进一步凸显其保护主义倾向。
中国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示,欧盟长期标榜自身是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但近期动作却背离了这一承诺。发言人指出,中方始终支持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而非单边限制措施。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欧医疗器械贸易规模持续增长,中国企业在技术合作与供应链效率方面扮演关键角色,欧盟的新政策可能削弱双方共同利益。
中方指出,欧盟的举措以“公开竞争”为名推行不公平政策,是典型的双重标准行为。当前国际贸易体系正经历考验,部分国家借规则之名行壁垒之实,严重损害市场透明度与公平性。若此类限制措施扩大化,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破坏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合作与资源共享。
中方强调,欧盟应恪守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开放承诺,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国际参与者提供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只有通过平等对话而非单边限制,才能实现中欧经贸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未来五年是全球医疗产业数字化与创新的关键期,任何壁垒都将阻碍技术进步与患者福祉提升。
总结: 欧盟拟对医疗器械领域实施的新限制政策,既涉及具体行业的竞争规则争议,也反映了国际经济格局中的深层矛盾。中方重申开放立场,并敦促欧盟以实际行动维护公平贸易环境。在全球化背景下,唯有坚持多边合作与市场原则,才能推动中欧乃至全球医疗产业的共同繁荣。
更多医疗器械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医疗器械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