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产量也持续增长,以下是2025年医用器械行业现状分析。
《2025-2030年中国医用器械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12月,全国医疗器械产品有效注册、备案数达307221件,同比增长4.29%。其中境内产品有279091件,占比90.84%,同比增长4.69%。
从产品管理类别来看,Ⅰ类产品169633件,占比55.22%,同比增长3.56%;Ⅱ类产品113201件,占比36.85%,同比增长4.44%;Ⅲ类产品24387件,占比7.94%,同比增长8.88%。这表明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产量都在增长,尤其是Ⅲ类产品的增长速度较快。
目前,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达36675家,其中可生产Ⅰ类医疗器械的企业25817家,可生产Ⅱ类医疗器械的企业17187家,可生产Ⅲ类医疗器械的企业2670家,分别增长9.68%、8.50%、15.48%。企业数量的增加为医疗器械产量的增长提供了基础。
广东是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要集聚地,产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24年广东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达2871.04亿元,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深圳、广州形成“双核驱动”格局。广东拥有149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数量全国第一,为产品研发提供了坚实支撑。同时,广东的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6.8%,创新医疗器械获批46件,涵盖血管内超声、手术机器人等高端领域,这进一步推动了广东医疗器械产量的增长。
湖北也是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要区域之一。2024年,全省医疗器械产业营收突破百亿元。湖北强化主体实力,提升产业增长支撑力,着力引培龙头企业,引进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等龙头企业在武汉设立第二总部基地,人福医药等入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同时,湖北不断壮大上市公司,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健全“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推动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和产量的增长。
除了广东和湖北,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份的医疗器械产业也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这些地区的企业数量众多,产品种类丰富,产量也在不断增加。
国家政策支持下,国产医疗器械逐渐替代进口产品,市场结构趋向优化。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分析指出,国内企业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已经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在高端产品领域也在不断取得突破。国产替代进口不仅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除传统市场外,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可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如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这些地区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企业可以凭借其性价比优势,在新兴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为医疗器械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互联网平台,医疗器械可以实现线上销售、远程诊断和治疗等功能。例如,可穿戴医疗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健康数据,并通过互联网传输给医生,实现远程健康管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将促进医疗器械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从而带动产量的增长。
总之,医疗器械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要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更多医疗器械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医疗器械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