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永远不缺风口,也永远不缺跟风者和泡沫。较低的门槛使各路人马纷纷进入这个市场,但众声喧哗过后,能笑傲江湖的,一种是打造充分竞争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良性循环盈利;另一种是资本站台到最后的企业。而目前二三梯队的共享单车,显然不具备任何一种能够持续与领军者抗衡的能力。摩拜和ofo小黄车目前在一线城市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看似留给了后来者更广阔的腹地,实际上只是一个因分身乏力而出现的时间窗口。贸然闯入者,如果没有充分的竞争优势,未来很难从巨头的夹击中脱身。
今天上午,本市首个针对共享单车停放的公共电子围栏试验区进行了首次演示。记者在现场看到,通过共享单车上的蓝牙装置以及电子标签,项目运营方后台可以清晰实时记录进出公共电子围栏的共享单车数量。下一步,共享单车所属企业将与朝阳区签订承诺保证书,在手机APP中标注可停点位和禁停区域,利用声音报警、锁车结算、信息提醒功能等引导骑车人将车辆还至可停放区域。
在位于幸福村中路的公共电子围栏试验区,摩拜单车和小黄车已经施划和安装了传感装置。“所有安装了蓝牙装置的共享单车,只要进入到围栏附近50米的范围内,我们都可以在后台进行数据同步。”相关负责人介绍,“之所以设定了50米范围,是因为我们的这套系统除了可以记录共享单车出入栏的情况,还可以对公共电子围栏附近共享单车的停放数量进行采集,这样也会更加方便各个共享单车运营商了解这一区域的单车总体数量和情况,避免出现大量共享单车集聚的现象。政府相关部门也可通过后台,掌握车辆出入栏和停放等数据,并通知相关企业针对性管理调度。”
朝阳区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共享单车企业将与朝阳区签订承诺书,包括加强车辆运行监测和大数据分析,与政府部门实现共享数据等内容。其中包括在手机APP中标注可停点位和禁停区域,利用声音报警、锁车结算、信息提醒功能等引导骑车人将车辆还至可停放区域,并完善个人信用评价制度,制定实施安全骑行规范、停放守则、文明用车的奖惩办法。
2017-2022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表明,现有共享单车二三梯队公司突围的着力点是在与摩拜和ofo小黄车的同质化竞争中寻求差异化发展。一种是在产品上做文章,如“小蓝车”致力于通过打造专业级的自行车提升用户的骑行体验,优拜单车设置电子围栏希望解决单车乱停放问题;另一种则从扩张路径出发,优先布局二三线城市,意在抢占尚未被摩拜和ofo小黄车占领的市场,目前宣告倒闭的两家公司均采取了这一战略。
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似乎是正确的商业逻辑,甚至称得上另辟蹊径,但对于共享单车行业来说,尽管每种单车在骑行体验、停车方式甚至颜色上略有差异,但其本质上为满足“出行最后一公里”需求的逻辑并没有改变。正是这个最本质的需求,决定了迅速规模化投放是共享单车最重要的竞争策略之一。没有大规模投放,用户找不到车,体验无从谈起,电子围栏所宣称的改善城市秩序也是空中楼阁。而对于优先布局二三线城市的“围猎者”来说,需要承担昂贵的用户教育成本,正如目前倒闭的两家共享单车公司所坦言,最大的问题是车辆丢失。而更残酷的问题是,当摩拜和ofo小黄车将战线从一线城市延展至二三线城市时,体量较小的公司如何与背靠强大资本的巨头竞争。
从行业角度看,虽然与滴滴等互联网公司的轻资产模式有所不同,共享单车更像是重资产行业,但资产的轻重并不能改变其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本质,不能改变其依靠大数据和技术驱动的演进方式,更不能改变资本驱动下的行业发展方向。竞争愈激烈,行业发展逻辑也更为清晰,竞争者最终都走上了合作的道路,如同58同城和赶集网的合并、大众点评和美团的合并,以及滴滴和快的的合并。行业独角兽成长的背后,是一场场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无声战役,共享单车也不会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