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的升级,经济型酒店在经历长达十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后,开始遭遇“天花板”。2016年全年新增客房约16.6万间,是自2010年以来增速最慢的一年。下面进行酒店行业市场分析。
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2年,中国经济型酒店快速增长,期间经济型酒店数量增长超过9000家,仅2012年与2011年底相比,增长幅度就达35.68%,经济型酒店野蛮扩张导致供需失衡的现象。但进入2016年开始,经济型客房增速明显下降。
酒店行业分析表示,2018年1月内地酒店市场需求增长12.2%而供给仅增长2.7%,2017年上半年供给增速在3.8%-4.2%,2017年下半年供给增速为2.8%-3.6%,2018年酒店市场整体供需格局相较2017年进一步偏紧。
通过对酒店行业市场分析,根据在建酒店客房数量看,2018年行业供需格局将进一步偏紧,新增供给释放至少在2019年以后。2017年之前在建酒店增速处于低位,月同比增速中枢在-3%左右,2017年下半年以后在建酒店规模增长,月同比增速中枢达到20%,按照酒店建设从开工到开业约2年时间测算,2017年下旬开始建设的酒店增量供给要在2019年下旬才会释放。
伴随着共享经济的崛起,消费者对于住宿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常规的标准化酒店,个性化、主题型、具备设计感的旅馆越来越受年轻一代的青睐。特色中高端酒店、主题特色酒店、民宿等个性化住宿的兴起,逐渐将经济型酒店甩在身后。而同质化倾向成为新消费时代制约经济型酒店发展的最大“软肋”,加上价格优势早已被新兴市场主体稀释,陷入衰落也就不可避免。
通过对酒店行业市场分析,我国酒店行业经营状况随着经济周期呈现两种特征:1)酒店景气程度与经济周期大致吻合,但局部波动较大, 相比美国已经发展近九十年的酒店历史(1929 年至今),我国的酒店行业发展时间尚短(1997 年至今),行业成 长空间较大;2)经济增长带来的行业利好对高星级酒店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随着经济增长,高星级酒店的扩张 情况明显好于低星级酒店。
近年来,酒店集团不断扩张,我国酒店市场竞争激烈,尽管参与者众多,但酒店龙头的优势越加明显。从 2014 年发展至今,经历内生、外延多方位扩张,国内排名前 10 的酒店集团发生较大变化。从排名变动来看,龙头集团 继续发挥优势,但市场中仍将有新品牌加入。其中,锦江由于先后收购卢浮、维也纳、铂涛集团已成为扩张最快的 酒店集团,目前的规模已经跃居市场第一。以上便是酒店行业市场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更多酒店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酒店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