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今日A股三大指數漲跌互現,其中光伏設備板塊跌幅顯著,成為拖累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中美關稅政策調整、AI驅動的存儲晶片需求激增以及50億元半導體基金成立等消息共同影響市場情緒。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光伏設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今日開盤滬指報3374.24點,深成指和創業板指小幅低開。光伏設備板塊跌幅居前,其回調既受到行業競爭加劇的影響,也與國際市場政策變化相關。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自5月14日12時起,對美加征關稅稅率進行調整,雖未直接涉及光伏產品,但市場擔憂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可能間接影響產業鏈出口預期。
外交部在回應美方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徵收特別關稅時表示,該問題根源在美國自身,而非中國。這一表態延續了近期雙方圍繞貿易議題的博弈態勢。此外,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多部門約談京東、美團等外賣平台企業,劍指行業競爭失序現象,政策監管動向成為消費板塊短期壓力源之一。
半導體領域呈現顯著分化:DRAM市場自2025年Q2起持續漲價,部分DDR4型號一個月內漲幅接近50%。業內人士指出,此輪波動主要源於HBM(高帶寬內存)及伺服器DRAM需求激增,與AI算力投資密切相關。深圳市同步成立規模50億元的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重點布局集成電路領域,進一步強化國產替代預期。
上市公司層面,京東集團一季度淨營收3010.8億元,同比增長16%,調整後利潤達137億元;凱美特氣股東計劃減持不超過3%股份;綜藝股份擬通過併購吉萊微實現業務擴張。此外,MSCI中國指數新納入芯原股份等6隻股票,剔除海信家電等17隻標的,市場結構持續優化。
美股周二漲跌不一,納指受英偉達、特斯拉創新高帶動漲幅超1.6%,但道指下跌0.64%。美國4月CPI同比增速降至2.3%,創近三年新低,疊加沙特軍售協議簽署,全球地緣政治與貨幣政策走向仍存變數。
總結:
今日A股市場在多重因素交織下呈現結構性分化特徵。光伏設備板塊的顯著回調與AI驅動的科技賽道強勢形成鮮明對比,反映出投資者對政策變化、行業景氣度及企業基本面的關注。未來市場走向仍需關注宏觀經濟數據、國際貿易局勢以及政策面的進一步動向。半導體國產化加速、消費領域規範治理等長期邏輯或持續主導資金配置方向。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光伏設備是指利用光電效應將太陽光轉化為電能的設備。光伏設備受到政策支持市場空間很大,國內光伏設備市場滲透率也在不斷提升,技術的創新也給光伏設備市場帶來積極影響。以下是2024年光伏設備市場規模分析。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設備市場,中國光伏設備市場規模呈快速增長態勢。2020年,光伏設備產業規模達到280億元,在新冠疫情等客觀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仍保持增長。2021年,隨著光伏企業產能擴張的計劃發布,相關設備廠商訂單不斷增加,我國光伏設備產業規模達到400億元,同比增長43%。《2023-2028年中國光伏設備行業投資分析及「十四五」發展機會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光伏設備銷售收入達到496億元。
光伏設備市場規模分析顯示截至2022年底,國內戶用光伏整體滲透率只有6%左右,仍處於低位。相比海外國家,國內戶用光伏滲透率遠低於其水平,按戶數測算裝機空間或在1200GW以上。TOPCon技術作為N型電池片疊代的領頭羊,其滲透率提升超出預期。到2023年底,TOPCon的開工及落地產能將達到600GW,並在2024年達到50%的滲透率,成為主流技術路線。
全球光伏設備市場的需求結構主要分為光伏電池片生產設備、光伏組件生產設備、光伏電站建設設備等。其中,光伏電池片生產設備和光伏組件生產設備是市場的主要需求,占到了總需求的約30%。而隨著太陽能發電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光伏電站建設設備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
政策支持:各國政府出台的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和法規,如補貼、獎勵、優惠政策等,對於光伏設備市場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政策的穩定性和長期性能夠為光伏設備市場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成本下降:光伏設備市場規模分析提到隨著光伏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產業化規模的擴大,光伏設備的生產成本逐漸降低,使得光伏發電變得更加具有競爭力。成本的下降有助於擴大光伏設備市場的規模。
技術創新:光伏技術的持續創新和進步,包括提高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延長光伏設備壽命、降低維護成本等方面的創新,有助於提升光伏設備的市場競爭力。
能源轉型需求:全球對清潔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長,尤其是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碳排放的背景下,光伏設備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技術,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
總的來說,光伏設備市場空間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需求的增長而不斷擴大,同時也受到政策支持、技術創新、成本下降等因素的影響。未來,光伏設備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並為全球清潔能源轉型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