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東莞工業機器人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工業機器人產量達2.29萬台(套),同比增長21.7%,占全國4.11%、全省9.27%。這一亮眼成績的背後,是東莞以技術創新為引擎、產業鏈完善為基礎、應用場景為抓手的產業崛起路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作為電子信息與裝備製造重鎮,東莞通過「機器換人」等政策引導和產業鏈延鏈補鏈舉措,形成了覆蓋本體製造、零部件生產、系統集成應用的全產業鏈生態。目前全市擁有工業機器人製造重點企業208家,其中規上企業147家,年營業收入達316億元,並集聚了省級「單項冠軍」企業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及省專精特新企業13家。部分龍頭企業通過聚焦工業機器人核心領域,在細分市場形成競爭優勢,例如某企業通過智能化改造使生產效率提升30%,展現了東莞在產業鏈深度布局上的能力。
東莞企業以硬核研發推動技術自主化,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占比超12%,重點攻克精密加工、智能控制等關鍵領域。在五軸工具磨床精度、仿生觸覺感知等技術上取得突破,部分產品訂單量同比暴漲十倍。這些成果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更通過本地製造業場景的持續驗證,加速了國產替代進程。例如某企業研發的電子皮膚技術使機器人觸覺識別能力達到人手水平,在工業檢測、柔性裝配等領域廣泛應用。
為突破人才短缺、核心技術依賴進口等瓶頸,東莞構建多層次政策支持體系:設立專項產業基金、規劃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園和濱海灣人工智慧新區;同時以「機器人+」行動為抓手,圍繞「8+8+4」產業體系發布應用場景推薦目錄,推動技術產品場景的閉環發展。工信部門表示,未來將依託東莞製造業基礎,進一步擴大工業機器人在產業升級中的應用規模,形成產用互促的良性循環。
總結來看,東莞通過技術創新、鏈條完善與場景賦能三重驅動,已構建起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集群。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和市場需求擴容,其產業規模有望加速擴張,為製造業智能化轉型提供更強支撐。這一路徑不僅印證了區域產業升級的成功模式,更為中國智能製造發展貢獻了「東莞樣本」。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工業機器人行業在2025年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和廣泛的應用前景。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從2019年的4.47萬台(套)增長到24.68萬台(套),連續五年穩居全國第一。這一顯著的增長不僅反映了工業機器人在製造業中的重要性,也揭示了其在推動企業國際化進程中的關鍵作用。本文通過對工業機器人應用與企業國際化模式選擇的深入分析,探討了工業機器人如何影響企業的國際化路徑,並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啟示。
《十五五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工業機器人作為現代製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應用水平的提升對企業的國際化模式選擇產生了顯著影響。研究發現,企業根據工業機器人應用水平的不同,依次選擇同時出口和對外直接投資(OFDI)、僅OFDI以及僅出口的國際化模式。這一現象表明,工業機器人應用水平最高的企業更傾向於採用多元化的國際化策略,以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這種模式選擇的內在機制是生產率提升效應,即工業機器人通過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增強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使其能夠更有效地參與國際分工。
工業機器人應用對企業的生產率提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通過引入先進的自動化技術,企業能夠實現生產過程的精準控制和高效運作,從而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這種生產率的提升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還增強了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具體而言,工業機器人應用通過減少人工操作誤差、提高生產速度和靈活性,使得企業能夠更快速地響應市場需求,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此外,工業機器人還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和智能決策支持系統,進一步優化生產流程,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
在不同類型的國家和企業中,工業機器人應用對國際化模式選擇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對於高收入國家,工業機器人應用主要推動企業開展研究開發型OFDI,以獲取先進技術並開拓高端市場。而對於中低收入國家,工業機器人應用則更多地促使企業通過出口參與國際競爭。此外,數位化水平較低的企業在工業機器人應用的推動下,更傾向於選擇同時出口和OFDI的國際化模式,以提升自身的數位化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這一現象表明,工業機器人應用對企業的國際化路徑選擇具有顯著的異質性影響,企業應根據自身的數位化水平和目標市場特點,制定相應的國際化戰略。
工業機器人行業現狀分析指出,工業機器人應用不僅影響企業的國際化模式選擇,還對供應鏈配置產生了深遠影響。研究表明,工業機器人應用推動的出口以及同時出口和OFDI有助於實現供應鏈配置的多元化,降低供應鏈風險。相反,工業機器人應用推動的OFDI則可能導致供應鏈配置的集中化,增加企業對少數供應商的依賴。因此,在推動企業國際化的同時,應注重供應鏈的穩定性和韌性,避免因過度集中而帶來的潛在風險。
2025年,工業機器人行業在推動企業國際化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工業機器人應用通過提升企業生產率,增強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促使其選擇多元化的國際化模式。同時,工業機器人應用對不同類型的國家和企業產生了異質性影響,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制定相應的國際化戰略。此外,工業機器人應用還對供應鏈配置產生了深遠影響,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應注重供應鏈的穩定性和韌性。未來,隨著工業機器人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持續拓展,其在推動企業國際化和全球供應鏈優化方面的作用將更加顯著。
廣東省是我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同時也是我國工業機器人的重要產地,據報告大廳小編料了解,全國有近1/3的機器人生產企業都在廣東。那麼如此重要的機器人生產基地目前概況如何呢?
據小編從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了解的信息,2016年,廣東省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45.2%,新增應用機器人2.2萬台,總量超6萬台,保有量占全國約1/5。
2016年,廣東省加快10個智能製造示範基地建設,產值9300億元,增長10.7%。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全年新引進投資億元以上項目226個,總投資額1921億元。培育了15家機器人骨幹企業,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45.2%。
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表示,2017年,廣東將深化落實「中國製造2025」,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發展機器人產業則等智能製造的重要產業。具體為:
實施機器人產業發展專項行動:
培育20家以上省級智能製造骨幹(培育)企業,培育15家機器人骨幹企業,建設4個機器人產業基地,力爭機器人製造業產值達600億元,全年新增應用機器人2萬台左右。
建設3至5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培育發展8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20個以上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推進佛山科力遠、江門瀋陽工具機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投產,力爭新引進、新開工、新投產億元以上項目260個、220個、150個,珠西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2%。培育100家超10億元的先進裝備製造骨幹企業,形成20個產值超100億元的產業集群。
綜上所述,2016年廣東省機器人產業發展不服所望。2017年隨著廣東省政府的支持,將迎來發展機遇。更多工業機器人市場信息可查閱2016-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