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电子报告 >> 红外线式触摸屏 >> 2025年红外线式触摸屏精选报告报告

精选报告

紅外線式觸控螢幕發展前景

  紅外線式觸控螢幕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美國軍方為軍事用途而研製。2015年全球紅外線式觸控螢幕出貨量近18億片,同比增長約20%。預計至2017年全球紅外線式觸控螢幕產品出貨量有望達到35-40億片/年。以下是紅外線式觸控螢幕發展前景分析。

  紅外線式觸控螢幕發展前景

  紅外線式觸控螢幕(Infrared Touch Screen Technology)由裝在觸控螢幕外框上的紅外線發射與接收感測元件構成,在螢幕表面上,形成紅外線探測網,任何觸摸物體可改變觸點上的紅外線而實現觸控螢幕操作。紅外線式觸控屏的實現原理與表面聲波式觸控相似,它使用的是紅外線發射與接收感測元件。這些元件在螢幕表面形成紅外線探測網,觸控操作的物體(比如手指)可以改變觸電的紅外線,進而被轉化成觸控的坐標位置而實現操作的響應。在紅外線式觸控屏上,螢幕的四邊排布的電路板裝置有紅外發射管和紅外接收管,對應形成橫豎交叉的紅外線矩陣。

  2015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14.32億部,平板電腦出貨量為2.07億部,智能終端產品的普及帶動了觸控螢幕產業規模快速增長。2015年,全球觸控螢幕出貨量近18億片,同比增長約20%。預計至2017年,全球觸控螢幕產品出貨量有望達到35-40億片/年。根據報告大廳的研究報告:2015年,我國觸控螢幕產量約10億片,同比增長25%,占全球總產量比例超過50%,初步估算產值可達35-40億美元。預計2017年,我國觸控螢幕產業規模可在2014年基礎上再翻一番,骨幹企業從技術、資金實力上將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全行業年工業產值可達到70億美元左右。

  長期以來,觸控螢幕市場處於五彩紛呈的局面,採用不同技術的觸控螢幕適應了不同的應用環境,紅外觸摸技術只是其中的一種,有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業內人士對紅外觸摸技術的優勢極為鍾情,對其不足之處也非常清楚,並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進行改進。到目前為止,紅外觸摸技術已經進入第五代。從其表現出來的一些特性來看,極有可能從各種觸摸技術之中脫穎而出,成為觸控螢幕市場的弄潮兒。

  早期紅外觸控螢幕出現於1992年,解析度只有32×32。第一代紅外觸摸技術解析度低、易受環境干擾而誤動作,而且要求在一定的遮光環境中使用。由於這些局限性,致使紅外觸控螢幕一度曾經淡出市場。

  第二代紅外觸控螢幕於1994年推出,解析度達到64×64,改善了抗光干擾性能,可以適應大多數室內環境。

  第三代紅外觸控螢幕1997年推出,解析度達到320×240,可以在室外非陽光直射的環境中使用。

  第四代紅外觸控螢幕的主要貢獻是提高了解析度,達到了800×600,於1998年推出。從紅外觸控螢幕的發展歷程來看,主要的進步是沿著提高解析度和對強光干擾環境適應能力兩個方面進行的,但基本上沒有克服產品壽命短、器件特性參數容易漂移等問題。

  第五代紅外觸控螢幕在性能指標上的改善,足以將觸控螢幕的應用推向新的水平。原來有些場合不能使用的可以使用了。例如,過去觸控螢幕在跟蹤手指移動軌跡的時候會出現很多斷筆,無法用於漢字識別。第五代觸控螢幕在跟蹤手指移動軌跡的時候,精度、平滑度和跟蹤速度都可以滿足要求。用戶的書寫可以十分流暢地轉換成圖像軌跡,完全支持手寫識別輸入。

  第六代觸控螢幕為適應windows7系統的要求,已支持多點觸摸。

  綜上所述,紅外線式觸控螢幕的發展呈現專業化、多媒體化、立體化和大螢幕化等趨勢。可以預見,隨著紅外線式觸控螢幕技術的迅速發展,紅外線式觸控螢幕對於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利用將發揮重要的作用。未來,隨著人們對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及公共利益的逐漸重視,紅外線式觸控螢幕技術的應用將不僅限於智能電子消費產品,而向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延伸。以上是紅外線式觸控螢幕發展前景分析。

个性定制报告需求

个性定制

小提示:勾选提交定制
勾选要了解的红外线式触摸屏报告定制需求 X
可研报告

红外线式触摸屏相关排行

红外线式触摸屏精选报告报告栏目为您提供红外线式触摸屏精选报告、红外线式触摸屏精选报告报告,您可以点击免费查看具体红外线式触摸屏精选报告报告摘要及目录,感谢您查看中国报告大厅红外线式触摸屏精选报告报告栏目。中国报告大厅有着十年的行业分析及市场研究经验,买报告上报告大厅。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