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禽用疫苗通過刺激禽類免疫系統產生對特定病原體的免疫反應,從而減少或避免疾病的發生,以下是2024年禽用疫苗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2024-2029年中國禽用疫苗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家禽飼養業,已經取得了飛速發展,家禽飼養量、禽蛋產量已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從而也帶動了禽用疫苗市場增長。
禽用疫苗的主要免疫動物包括雞、鴨、鵝、鴿等,其中雞肉和鴨肉在禽肉中消費占比超90%。受養殖經濟性和動物生長特性影響,我國的肉雞的集中度和標準化程度較高;而肉鴨以農戶家庭散養為主體,散養量占比超70%。由於雞群的集中化養殖程度高、養殖密度大、得病後影響大,我國禽用疫苗的免疫對象以雞類為主。
從上游來看,禽用疫苗行業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種蛋(SPF蛋、非免蛋)、培養基、血清、佐劑、酶類等,原材料來源具有易得性,市場供應充足,所以行業內企業不存在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情況,且原輔料成本占營業收入比例相對較低,加之動物疫苗行業利潤率較高,因此原輔材料價格波動對企業利潤影響較小。
從下游來看,禽用疫苗行業的下游為禽養殖業,中國是畜禽業養殖大國,養殖經濟動物的群體數量大。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全球禽肉產量13165萬噸,其中中國的禽肉產量全球排名第二,占比16.10%,僅次於美國,但在人均消費量上與其他國家仍有較大差距。
目前,我國禽用疫苗企業大多數規模較小且競爭激烈。行業龍頭為具有國企背景的中牧股份,是招標苗業務比重最高的企業(85%),而市場苗占比最高的企業為瑞普生物(80%)。非上市公司在招標苗競標和市場苗銷售方面均對上市公司構成了威脅,如必威安泰、普萊柯生物、益康生物、中農威特、青島易邦等。
全球對禽類肉類和蛋類的需求增長,保障禽類健康成為關鍵,進而推動了對有效疫苗的需求。
禽流感、新城疫等疾病對養殖業造成了嚴重影響。禽用疫苗行業發展前景分析指出,疫苗是防控這些疾病的主要手段,因此持續的疫苗研發和使用是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疫苗技術的進步,包括基因工程疫苗、亞單位疫苗和載體疫苗等,提高了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同時也能應對新興和變異的病原體。
養殖業的規模化和工業化趨勢推動了對高效疫苗的需求,以提高生產效率並減少疫病傳播風險。
政府對禽類健康的監管政策和法規越來越嚴格,這也推動了疫苗行業的發展和規範化。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對禽用疫苗的需求逐漸增加,這為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禽用疫苗行業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禽用疫苗在養殖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過預防疾病、保護禽類健康,確保了食品供應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以下是2024年禽用疫苗市場規模分析。
《2024-2029年中國禽用疫苗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近年來,隨著畜牧業的發展、動物疫病防控意識的提高以及政府對動物防疫工作的重視,禽用疫苗市場規模呈現增長趨勢。特別是在禽流感、新城疫等重大動物疫病頻發的背景下,禽用疫苗的需求量顯著增加,推動了市場規模的擴大。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禽用疫苗市場規模已經接近250億元。非洲豬瘟疫情將加速動物疫苗行業的發展,2023年我國禽用疫苗市場規模約300億元,並將持續保持高速發展,到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600億元。
目前,我國禽用疫苗市場競爭激烈,主要企業包括動物疫苗領域的知名公司。這些公司憑藉強大的研發實力和產品優勢,占據了市場的一部分份額。同時,一些本土企業也在禽用疫苗市場上嶄露頭角,通過創新研發和技術合作,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性,逐漸擴大市場份額。
常見禽病對養殖業造成嚴重威脅,推動了對疫苗的持續需求。如傳染性法氏囊病、雞白痢等疾病的防控也推動了相關疫苗的需求。
隨著對禽類蛋白質需求的增加,全球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尤其在亞洲和拉美地區。禽用疫苗市場規模分析指出,養殖業的現代化和集約化提升了疫苗使用的頻率和種類。
基因工程疫苗、重組疫苗和納米疫苗等新技術不斷應用,提高了疫苗的效率和安全性。改進的製造工藝提升了疫苗的生產效率和穩定性。
許多國家和地區實施了動物疫病控制政策,對疫苗的使用和推廣提供了支持。更加嚴格的疫苗質量監管標準確保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全球化促進了疫苗的國際流通和合作,提升了市場的整體活躍度。大型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擴展其市場,帶動了疫苗的研發和推廣。
未來,隨著畜牧業的發展、消費者對畜禽產品質量要求的提高以及政府對動物防疫工作的持續重視,禽用疫苗市場規模有望繼續保持增長趨勢。同時,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新型疫苗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將進一步推動市場的發展。此外,隨著國際化程度的提高,中國禽用疫苗企業也將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需要在技術創新、產品質量、品牌建設等方面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