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熱像儀是通過檢測物體發出的紅外輻射(即熱輻射)來生成熱圖像,幫助用戶查看物體的溫度差異。以下是2024年熱像儀行業現狀分析。
《中國製冷型紅外熱像儀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五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指出,近幾年,我國熱像儀行業發展迅速。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熱像儀產量為128.9萬台,需求量為120.4萬台,供需關係基本平衡,且隨著技術進步和應用領域的拓展。
從產業鏈來看,上游環節主要涉及原材料供應商,包括晶圓代工廠和各種輔料供應商。晶圓是探測器製造的重要基礎材料,晶圓代工廠如台積電、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在這一環節扮演著關鍵角色,它們為熱像儀的生產提供高質量的晶圓。這些輔料主要用於封裝和整機製造過程,確保熱像儀的穩定性和性能。中游環節聚焦於探測器及整機製造商。下游環節是熱像儀的終端應用領域,主要分為軍用和民用兩大市場。
從龍頭企業來看,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紅外芯」生產線,打造出涵蓋全球主要技術路線的全陣列非製冷、碲鎘汞及Ⅱ類超晶格製冷型紅外探測器晶片批產線。公司紅外晶片產品品類豐富,覆蓋多種面陣規格、多種像元尺寸及多種波段組合,是目前國內規模化紅外核心晶片研發生產與解決方案提供商,也是同時具備製冷和非製冷紅外探測器晶片批產線的民營企業。
目前,國務院、工信部、公安部、科技部、能源部和發改委等部委亦出台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一系列政策鼓勵熱像儀產業發展。
紅外探測技術、傳感器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的持續發展,熱像儀的性能和精度不斷提高,同時體積也越來越小,成本也在逐漸降低。這些進步使得熱像儀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展。
智能建築、智能製造、公共安全和醫療健康等領域對熱像儀的需求不斷增加。熱像儀行業現狀分析指出,特別是在節能減排和環境監測方面,熱像儀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熱像儀的應用範圍已經從傳統的建築檢測和安防監控擴展到更多領域,包括醫療診斷(如體溫監測和內窺鏡檢查)、汽車檢測(如夜視系統)、能源管理(如電力設備檢測)以及工業維護(如設備故障預警)。
製造工藝的改進和生產規模的擴大,熱像儀的生產成本逐漸降低,這使得熱像儀設備變得更加經濟實用,從而推動了市場的普及和增長。
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政府對能源節約、建築安全和公共健康的政策支持也有助於熱像儀行業的發展。
總之,熱像儀行業預計將繼續增長,特別是在安防、建築、醫療和工業等多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