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溫室大棚可以保護植物免受惡劣天氣、害蟲和疾病的影響,同時通過調節溫度、濕度和光照等條件,延長生長季節,提高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以下是2024年溫室大棚市場前景分析。
《2024-2029年中國溫室大棚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溫室大棚市場規模在近年來不斷擴大,預計到2028年有望達到4844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預計為6.9%。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全球對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需求的不斷提高,以及溫室大棚技術在提高作物產量、品質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優勢。
在中國,溫室大棚行業也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果,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近年來,中國溫室大棚行業投資規模持續擴大,顯示出強勁的市場增長勢頭。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溫室智能大棚行業投資規模達到665.18億元,表明了市場的高速增長。
中國溫室智能大棚的細分產品主要包括塑料薄膜溫室、玻璃溫室、PC板溫室、日光溫室等。其中,塑料薄膜溫室因其成本較低、建造周期短等特點,在市場上占據較大份額;而玻璃溫室和PC板溫室則因其高透光性、耐用性等優點,在高端市場受到青睞。
目前,溫室大棚行業的競爭格局相對較為分散,但也有一些大型企業和知名品牌在市場上占據一定份額。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大型企業和知名品牌將通過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等方式鞏固市場地位,並不斷擴大市場份額。
人口增長和消費升級,社會對農產品的需求量和品質要求不斷提高。溫室大棚市場前景分析指出,溫室大棚能夠提供穩定的生長環境,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滿足市場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
應用領域不斷拓展,不僅限於蔬菜、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種植,還涉及科研教育、生態循環農業等多個領域。這種多元化應用場景的拓展為溫室大棚行業帶來了新的市場需求。
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的引入,溫室大棚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傳感器、自動化控制系統等設備的應用,使得溫室大棚能夠實現更加精準的環境控制和自動化管理,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政府對溫室大棚行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通過制定相關政策、提供資金支持等方式推動溫室大棚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例如,政府針對新建智能溫室大棚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降低了企業的投資成本。
綜合來看,溫室大棚行業前景廣闊,受益於農業現代化、氣候變化影響及技術進步,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內持續增長。溫室大棚不僅能夠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還有助於保障糧食安全和推動可持續農業,為全球農業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溫室大棚是現代農業中重要的技術手段之一,能夠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和提升食品安全,以下是2024年溫室大棚行業分析。
《2024-2029年中國溫室大棚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我國溫室大棚產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果,從初始階段步入規模擴展以及技術革新與智能化躍升的成熟階段。得益於政策扶持、科技推進及市場需求的驅動,溫室大棚在農業領域中的角色日益凸顯。
從產品類型來看,我國溫室大棚產品類型多樣,主要包括塑料薄膜溫室、玻璃溫室、PC板溫室、日光溫室等。其中,塑料薄膜溫室因其成本較低、建造周期短等特點,在市場上占據較大份額;而玻璃溫室和PC板溫室則因其高透光性、耐用性等優點,在高端市場受到青睞。
從地域分布來看,我國溫室大棚主要集中在農業發達、氣候條件適宜或農業技術先進的地區。在中國,北方地區是溫室大棚的主要分布區域,尤其是山東、北京、上海等地,擁有眾多專業化和規模化的生產場企業。
目前,我國溫室大棚行業競爭格局相對較為分散,但也有一些大型企業和知名品牌在市場上占據一定份額。這些企業通常具有較強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提供高品質的溫室大棚產品和服務。同時,隨著溫室大棚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一些新興企業也開始進入市場,加劇了市場競爭。
智能化技術的普及:智能溫室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通過物聯網(IoT)、大數據、人工智慧(AI)等技術,溫室大棚能夠實現自動化管理。例如,傳感器可以監測土壤濕度、溫度、光照等環境因素,實時反饋至管理系統,自動調整水分、溫度和光照,以達到最佳生長條件。這不僅提高了作物產量,還降低了人力成本和資源浪費。
多功能化和複合種植:傳統溫室主要用於單一作物的種植,而現代溫室越來越注重多功能化。溫室大棚行業分析指出,一些溫室開始結合養殖業和種植業,形成「農漁結合」的模式,如水培、氣培等新型種植方式。同時,複合種植也成為趨勢,通過合理搭配不同作物,優化空間利用,提高產值。
氣候變化適應性: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帶來了諸多挑戰。溫室大棚可以有效控制內部環境,從而適應外部氣候變化。在極端天氣頻發的背景下,溫室大棚能夠為作物提供更為穩定的生長環境,減少自然災害對農業的影響。這使得溫室大棚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
全球化布局:溫室大棚行業正逐步走向國際化,許多企業開始拓展海外市場。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溫室技術和設備的輸出將有助於提升當地農業生產水平。同時,國際間的合作也在加強,技術交流和人才培訓為全球溫室大棚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總體來看,溫室大棚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智能化、可持續發展、多功能化以及市場需求變化等趨勢交織在一起,推動著行業的變革與升級。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支持,溫室大棚將在保障食品安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2020年我國擁有溫室面積128.1萬公頃,擁有大中棚面積370萬公頃,大型的連棟塑料溫室約占2/3以上,其餘為玻璃溫室,以下是溫室大棚行業分析。
我國設施農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世界塑料大棚和溫室面積約36.576萬公頃,而我國面積最大,我國塑料大棚和溫室的建設面積已經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40多公頃發展到現在近15.67萬公頃,占世界42.8%。設施農業同普通農業相比,產業化程度高,效益好,接受新技術的能力強。
溫室大棚行業分析指出,我國現有大型溫室面積約200公頃,其中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約有50多公頃,從荷蘭、日本、美國、以色列等國引進的約140公頃(包括1995年引進的溫室)。在已確切統計的73公頃引進溫室中,大多數為大型連棟溫室,是近十幾年出現並得到迅速發展的一種溫室形式。
溫室大棚行業上游主要是鋼鐵行業,塑料製品行業以及平板玻璃行業,同時部分較為高端的溫室對農業機械的需求也較大。溫室大棚行業上游企業為本行業供應原材料,其上游原材料價格的變動將會影響企業生產經營能力。
從行業下游來看,溫室廣泛運用於種植業,主要包括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下遊行業為本行業企業提供銷售渠道,對於溫室大棚行業而言,良好的銷售渠道是企業競爭力以及企業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有力支撐。
不同地區的不同氣候條件,應有相應的溫室結構,溫室結構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溫室生產的經濟性,例如:在我國的北方地區,應加強對溫室保溫性能研究,以減少冬季的熱能耗;而在南方地區,則應加強對夏季通風裝置的研究,以減少夏季的溫室高熱。
目前,國家優農政策持續大力支持,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大國家級農業園區的建設和投資力度。溫室大棚行業分析指出,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對綠色安全蔬菜的需求越來越旺盛,促使國內設施農業行業將繼續長期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市場環境有利於行業的成長和產業鏈條的延伸。
天津市已制訂實施了《新型節能日光溫室建造技術規範》地方標準,溫室國家標準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現有的控制系統大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由於溫室結構千差萬別,執行機構各不相同,對於控制系統的優劣缺乏橫向可比性。借鑑國外經驗,建立本國模式是溫室行業國產化的必由之路。
未來,我國溫室的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溫室的發展將向著域化、節能化、專業化發展發展,形成高科技、自動化、機械化、規模化、產業化的工廠型農業,為社會提供更加豐富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的綠色健康食品。我國溫室未來的發展呈現出現代化、精準化、多元化、都市型的特點。以上便是溫室大棚行業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