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小麥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品種改良和產量提升一直是農業科研和生產領域的重點。2025年,隨著國家對農業現代化的持續推進,小麥行業在品種審定、產量構成和品質性狀方面呈現出顯著的變化趨勢。通過對2000—2024年北方冬麥區與南方冬麥區1187個國審冬小麥品種的數據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小麥品種的產量和品質性狀的變化規律,為未來高產優質小麥育種和栽培技術創新提供了重要參考。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小麥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00—2024年間,我國國審冬小麥品種數量顯著增加,尤其是自2017年起,品種數量呈現出大幅增長的趨勢。在這期間,北方冬麥區和南方冬麥區的國審冬小麥品種數量分別達到1006個和181個。其中,中筋品種在北方冬麥區占比高達81.01%,在南方冬麥區占比74.59%,成為主導品種類型。這一趨勢表明,中筋品種因其適應性強、產量穩定等特點,受到育種專家和種植戶的廣泛青睞。同時,中強筋品種的審定數量也在逐年增加,顯示出市場對高品質小麥的需求正在逐步上升。
在產量構成方面,北方冬麥區的小麥品種在穗數和千粒重上表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尤其是中強筋品種的產量增幅最為顯著,年均增加0.14噸/公頃。南方冬麥區的中強筋和中筋品種產量也呈現穩步增長,年均分別增加0.07噸/公頃和0.08噸/公頃。這表明,通過品種改良和栽培技術的優化,我國小麥的產量潛力得到了進一步挖掘。在品質性狀方面,北方冬麥區的中強筋品種蛋白質含量和濕麵筋含量有所下降,但穩定時間顯著增加;南方冬麥區的中筋品種濕麵筋含量和穩定時間呈極顯著增長。這些變化反映了育種目標的調整和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即在追求高產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小麥的加工品質和營養價值。
通過對小麥產量與品質性狀的相關性分析,發現北方冬麥區的小麥品種中,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與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而生育期與產量呈極顯著負相關。這表明,在北方冬麥區,提高穗數和穗粒數是提升小麥產量的關鍵因素,同時,縮短生育期有助於提高品種的適應性和穩定性。在南方冬麥區,中強筋和中筋品種的穗數與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而弱筋品種的穗粒數與產量呈正相關。小麥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指出,在南方冬麥區,增加穗數是提高中強筋和中筋品種產量的主要途徑,而弱筋品種則需要通過優化穗粒數來提升產量。此外,品質指標之間也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如蛋白質含量與濕麵筋含量、穩定時間及拉伸面積均呈正相關,這表明在提升小麥品質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品質指標的協同改良。
綜上所述,2025年我國小麥行業在品種改良、產量提升和品質優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隨著國審冬小麥品種數量的增加和中筋品種的主導地位的鞏固,小麥的產量構成因素和品質性狀呈現出多樣化的變化趨勢。未來,小麥育種和栽培技術創新應繼續圍繞提高產量、優化品質和增強適應性展開,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同時,深入分析產量與品質性狀的相關性,將有助於進一步優化育種策略和栽培管理措施,推動我國小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我國小麥行業在政策支持與技術創新的雙重驅動下,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當前,全國正由南往北陸續進入春耕備耕和冬小麥返青生長階段,水利部門通過科學調度和精細管理,全力保障春灌用水和城鄉供水安全。這不僅為小麥的穩產高產奠定了基礎,也為全年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小麥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3月4日,水利部發布數據顯示,全國累計灌溉面積已達2600餘萬畝,其中已開灌大中型灌區428處,灌溉面積2400餘萬畝。這一數據表明,春耕灌溉工作正在全國範圍內有序推進,為小麥的返青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
針對今年以來全國降水量和主要江河來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的不利形勢,水利部門充分發揮數字孿生水利體系作用,滾動開展供用水形勢分析和預測預報,科學精細做好大江大河大湖水量調度和骨幹水工程運用,加強灌區運行和灌溉管理,全力保障春灌用水和城鄉供水安全。
目前,全國土壤墒情總體適宜,重點水庫蓄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灌溉水源相對充足。結合春季降水、江河來水預測和春灌需水等方面綜合分析,春灌用水和城鄉供水整體有保障9。
各地水利部門對接來水,蓄、引、提、攔、調多措並舉,努力增加灌溉可供水量。當前,已有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南、陝西等8個省開始春灌,廣西、四川等省份的灌區已開閘啟泵充渠蓄水,做好春灌準備工作。
2025年,小麥行業在政策支持與技術創新的雙重驅動下,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鞏固大豆擴種成果,完善補貼政策,擴大保險覆蓋範圍,並推動高油高產小麥品種的推廣。這些政策舉措不僅保障了國內小麥供應的穩定性,還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技術創新方面,小麥品種改良取得顯著成效,優質小麥品種不斷湧現。以高產、抗病、抗倒伏、適應性廣等特點為主的新品種逐漸成為市場主流。這些優質小麥品種不僅提高了小麥產量,還改善了小麥品質,滿足了消費者對高品質小麥的需求。
2025年,我國小麥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428.29億元,較2024年增長約2%。小麥市場分析指出,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國內消費需求的穩步提升以及國際貿易的逐步擴大。小麥作為我國主食之一,其消費量巨大,主要用於製作麵食、糕點、餅乾等食品,同時也是飼料生產的重要原料。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習慣的變化,小麥消費市場呈現出多樣化趨勢。除了傳統的食用方式,小麥還被加工成麥片、麥芽等健康食品,以及麥酒、麥乳精等飲品,滿足了消費者對健康、休閒食品的需求。
2025年,我國小麥行業在政策支持與技術創新的雙重驅動下,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春耕灌溉的全面展開為小麥的穩產高產奠定了基礎,也為全年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小麥行業將迎來更多的創新模式和商業機會。未來,隨著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和技術的不斷創新,小麥行業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河北、山東等地高品質普麥價格快速上行,其中河北、山東部分地區國標一級普麥到廠價在1.36元/斤以上,創下近年來的高點。以下為小麥價格行情分析。
截至3月上旬,河北保定水分13%、容重780g/l的小麥麵粉廠收購價1.35元/斤,山東聊城水分12.5%、容重780/l的小麥進廠價1.36元/斤,再度達到高點位置。河南鄭州水分12%、容重770g/l的小麥麵粉廠收購價1.32元/斤,江蘇泰州水分13%、容重770g/l的小麥麵粉廠收購價1.30元/斤,安徽亳州水分13%、容重760g/l的小麥加工企業收購價1.27元/斤,均較月初上漲0.005~0.01元/斤。
實上,近來小麥市場價格基本圍繞拍賣市場採購成本進行波動。各地儲備小麥輪換也多根據市場定價出庫,與市場小麥價格也基本吻合。估計後期小麥市場運行仍會延續「上有壓力、下有支撐」的態勢,小麥價格大幅波動的幾率不高。
預計2017/2018年度全國冬小麥單產為5400公斤/公頃,略高於2016/2017年度的5395公斤/公頃。新季小麥良好的生產預期,將會一定程度上穩定市場的心理,並進一步減弱小麥市場大幅波動的機率。
河北省柏鄉縣小麥貿易商楊新社表示,河北省很多粉廠當前採購的國標二級以上小麥到廠價普遍為1.36元/斤,個別生產普通民用粉的企業採購價略偏低一些。從市場狀況來看,小麥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供應緊張,市場上可流通的貨源太少。
預計短期小麥價格還有上漲趨勢,但集中區域還是黃淮地區,西南各省估計還是穩定為主。優質麥的行情值得關注,其在近期將繼續表現強勁,部分地區的新麥26優質麥價格已經達到1.50元/斤左右的價格,並且還有沖高可能。
今日國內小麥價格預計以穩為主,各地新季小麥的收割已經完成,據市場反饋今年的各地小麥收購價格已經與國儲托市價基本持平。後期將進入小麥的集中出貨期,一方面是貿易商回籠資金將會開始小麥出庫,另一方是一些臨時做糧食貿易的企業也會在近期行情較好的情況下出貨獲利。預計後期小麥價格能否再漲就要看制粉企業和貿易商的博弈。更多關於小麥價格行情的報告請關注2017-2022年中國大宗農產品小麥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地區
|
4月(萬噸)
|
1-4月止累計(萬噸)
|
4月同比增長(%)
|
1-4月累計同比增長(%)
|
全國
|
1,149.19
|
4,460.38
|
2.12
|
4.31
|
北京
|
5.97
|
22.31
|
15.94
|
14.21
|
天津
|
1.52
|
6.39
|
-41.42
|
-19.24
|
河北
|
75.42
|
282.64
|
7.93
|
13.29
|
山西
|
1.37
|
5.07
|
2.03
|
-24.19
|
內蒙古
|
7.68
|
28.05
|
0.1
|
11.75
|
遼寧
|
3.76
|
15.70
|
0.33
|
-5.09
|
吉林
|
-
|
-
|
-
|
-
|
黑龍江
|
4.49
|
18.97
|
0.68
|
1.56
|
上海
|
2.04
|
7.49
|
3.57
|
-6.81
|
江蘇
|
104.79
|
382.63
|
8.23
|
7.55
|
浙江
|
6.14
|
26.75
|
-21.93
|
3.09
|
安徽
|
138.48
|
520.55
|
2.59
|
5.04
|
福建
|
12.30
|
48.24
|
0.15
|
5.91
|
江西
|
-
|
-
|
-
|
-
|
山東
|
183.28
|
729.98
|
-0.93
|
12.1
|
河南
|
436.98
|
1,757.44
|
0.12
|
-0.44
|
湖北
|
50.46
|
178.28
|
35.43
|
13.21
|
湖南
|
2.18
|
8.23
|
-23.31
|
-4.32
|
廣東
|
22.90
|
85.75
|
-5.93
|
-2.01
|
廣西
|
2.10
|
7.08
|
28.96
|
-0.68
|
海南
|
-
|
-
|
-
|
-
|
重慶
|
1.38
|
4.92
|
26.77
|
21.36
|
四川
|
15.25
|
64.00
|
-6.85
|
-5.71
|
貴州
|
0.16
|
0.45
|
77.3
|
33.83
|
雲南
|
0.77
|
2.79
|
1.93
|
-0.21
|
西藏
|
0.09
|
0.44
|
-51.52
|
-44.91
|
陝西
|
44.78
|
165.57
|
-2.81
|
8.02
|
甘肅
|
8.39
|
29.83
|
-7.25
|
-10.56
|
青海
|
0.82
|
3.29
|
-13.39
|
-13.3
|
寧夏
|
3.65
|
14.63
|
33.66
|
-16.05
|
新疆
|
12.06
|
42.91
|
3.23
|
6.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