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主要分析要点包括:
1)6G行业内部的竞争。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原因可能有下述几种:
一是行业增长缓慢,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激烈;二是竞争者数量较多,竞争力量大抵相当;
三是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大致相同,或者只少体现不出明显差异;
四是某些企业为了规模经济的利益,扩大生产规模,市场均势被打破,产品大量过剩,企业开始诉诸于削价竞销。
2)6G行业顾客的议价能力。行业顾客可能是行业产品的消费者或用户,也可能是商品买主。顾客的议价能力表现在能否促使卖方降低价格,提高产品质量或提供更好的服务。
3)6G行业供货厂商的议价能力,表现在供货厂商能否有效地促使买方接受更高的价格、更早的付款时间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
4)6G行业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潜在竞争对手指那些可能进入行业参与竞争的企业,它们将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分享已有的资源和市场份额,结果是行业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售价下降,行业利润减少。
5)6G行业替代产品的压力,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能满足同样需求从而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竞争压力。
6G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是分析6G行业市场竞争状态的研究成果。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为取得较好的产销条件、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而竞争。通过竞争,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研究6G行业市场竞争情况,有助于6G行业内的企业认识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并掌握自身在6G行业内的竞争地位以及竞争对手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市场竞争策略提供依据。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在接受采访时提出,2030年可能会成为6G元年。他认为,“6G并非突然降临,而是随着5.5G的逐步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张平还指出,到2030年,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有望加速成为覆盖“人、车、家”生活场景的信息消费“新三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这是6G首次在国家层面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标志着6G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3月29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6G技术及产业创新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在会上指出,6G是一种更强大的通信技术,要具备向下兼容5G的能力,能够与5G进行平滑过渡。目前推行5.5G(5G-Advance)就是对6G提前进行小规模实验,对6G大规模商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今年7月份将启动6G标准化制定,2028年进入产业化验证阶段,预计2030年实现6G商用落地。“6G核心突破在于智能通信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重点提升实时交互能力。”张平强调,今年,6G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具有战略意义,不仅关乎通信产业升级,更是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21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