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主要分析要点包括:
1)平安行业内部的竞争。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原因可能有下述几种:
一是行业增长缓慢,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激烈;二是竞争者数量较多,竞争力量大抵相当;
三是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大致相同,或者只少体现不出明显差异;
四是某些企业为了规模经济的利益,扩大生产规模,市场均势被打破,产品大量过剩,企业开始诉诸于削价竞销。
2)平安行业顾客的议价能力。行业顾客可能是行业产品的消费者或用户,也可能是商品买主。顾客的议价能力表现在能否促使卖方降低价格,提高产品质量或提供更好的服务。
3)平安行业供货厂商的议价能力,表现在供货厂商能否有效地促使买方接受更高的价格、更早的付款时间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
4)平安行业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潜在竞争对手指那些可能进入行业参与竞争的企业,它们将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分享已有的资源和市场份额,结果是行业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售价下降,行业利润减少。
5)平安行业替代产品的压力,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能满足同样需求从而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竞争压力。
平安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是分析平安行业市场竞争状态的研究成果。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为取得较好的产销条件、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而竞争。通过竞争,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研究平安行业市场竞争情况,有助于平安行业内的企业认识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并掌握自身在平安行业内的竞争地位以及竞争对手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市场竞争策略提供依据。
中国平安日前公布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379.07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268.64亿元,同比增长5.0%。从经营核心指标看,寿险新业务价值128.91亿元,同比增34.9%,新业务价值率32.0%,同比升10.4个百分点。银保、社区金融NBV双增,其中,银保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8%,社区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1.3%;产险综合成本率96.6%,同比优化3个百分点。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1.3%,同比升0.2个百分点。中信证券今日发布研报称,过去五年,中国平安持续推动战略转型,地产风险已经大幅化解,金融科技业务已经大幅降本增效,银行业务回归稳健经营,产险凭借商业模式优势已恢复较强的盈利能力,寿险主业通过银保、社区队伍正在开启新增长曲线,预计公司股价慢牛之路开始。中信证券指出,中国平安PB估值已经处于过去三年区间下限的情况下,公司股价具有较强的向上贝塔属性;长期看,公司有望凭借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和盈利能力,穿越周期,分享低成本负债的新发展机遇。维持2025/2026/2027年BVPS预测53.22/55.54/57.96元人民币,维持PB估值体系不变,参考公司上市以来PB估值中枢(A股1.2x/H股1.2x),并适当考虑H股流动性折价因素,给予公司A股2025E 1.2x PB估值/H股2025E 1.1x PB估值,对应A/H股目标价分别为64元人民币/62港元(维持),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