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交媒体流量增长放缓,普通网红越来越难以跃升为头部网红。业内人士指出,网红经济已进入下半场,随着社交媒体流量增长放缓,加上各类短视频平台瓜分了不少流量,抢流量越来越难。如何将流量变现,做到长久盈利,仍是难题。
据业内人士透露,孵化网红的公司内部,淘汰机制十分严格,真正能赚钱的“网红”只有10%~20%的头部群体。
网红经济仍方兴未艾。数据显示,2018年,粉丝规模在10万人以上的网络红人数量持续增长,较去年增长51%。其中,粉丝规模超过100万人的头部网红增长达到了23%。
此外,不同的内容领域也衍生出了众多的平台,诸如抖音、快手以及各类直播平台的快速崛起,瓜分了越来越多的流量,竞争也愈发激烈。平台多也意味着线上维护店铺运营的成本越来越高。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如涵来说,破发不是问题,脸书、阿里等明星公司也曾遭遇过破发,但此后股价大涨。如涵真正的问题是持续亏损,看不到强健的盈利能力。
网红带货的营销模式,只是寄生型的电商生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电商生态。网红能做的仅是通过内容吸引流量,导向相关的电商店铺,通过销售店铺里的产品来赚钱。“如涵控股不挣钱,但它的当家花旦张大奕,一定是赚钱的,她把流量导到自己的店铺里一手赚流量费,另一手挣的相当于是广告费。”
网红经济最大难点在于批量制造,国际投资者看不懂如涵商业模式,单纯的网红经济公司没法成就独立电商生态。但网红经济未来不会消亡,反而会不断地壮大。因为流量越来越贵,需要有人在中间去做一个筛选阀、集流器,把精准的流量引到消费的场景或者店铺当中去,这就是网红经济存在的基本逻辑。只是网红代代有,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网红会落到谁家,这将是所有的网红公司都面临的挑战。
前段时间,某知名人士在朋友圈评价如涵控股的话题曾登上微博热搜,并引发广泛热议。这位知名人士认为,如涵控股投入营销的费用过高;对头部网红的依赖性过大,不具有可复制性;经营模式没有验证成功,也没有证明自己可以培养新的KOL(关键意见领头人)。这些点评均指向了一个核心的问题,那就是网红变现如何具有可持续性。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网红主要有三大变现盈利模式:直播平台上粉丝打赏,社交媒体上植入品牌商广告,电商平台上向粉丝销售商品。
针对目前网红经济的变现模式,曹磊认为,广告是网红变现的首选方式。因为网红是内容生产者,有极强的内容驾驭能力,粉丝极易与其产生共鸣。并且,由于网红的个人魅力以及极高的粉丝忠诚度,使得粉丝对其内容中的广告接受度较高。“这种方式变现容易,但太过于依赖粉丝红利。”
“相对而言,做形象代言人、商业合作、品牌策划、话题炒作、出演网剧等变现不太容易被复制,但需要网红运营团队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曹磊说道。
此前,网红雪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期待的是像奢侈品时尚业那样,即使创始人退居二线,光凭留下的名字也能让品牌延续。“你不可能一直做红人。”雪梨说。
正如她所说,网红走长久维持热度打造品牌或许是一条出路,但是这条路的难度并不小。目前,多数网红只是开店,模仿奢侈品牌的流行趋势推出新品,并没有形成鲜明的个人品牌风格和原创能力。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网红经济进入下半场,必须寻求更可靠的商业模式,而不能只是简单的带货。如果网红升级为超级IP,可选择的路径将大大拓展。现在,电商市场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市场容量有限,除头部网红外,很难达到与孵化投入相匹配的回报。如何讲好网红经济下半场的故事,无论是抢夺流量,还是流量变现,都面临更多考验。
更多经济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经济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