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储能电池作为能源转型的核心载体正迎来爆发式增长。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突破369.8GWh,同比增长超六成;预计到2025年将达392GWh,持续为全球能源结构优化提供关键支撑。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以近94%的全球市占率领跑国际市场,同时加速向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拓展。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推动下,中国储能电池产业凭借技术积累与规模化优势成为行业支柱。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企业贡献了345.8GWh的出货量,在全球总出货量中占比提升至93.5%,较上年增长近三个百分点。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中东和亚太地区需求激增,中国储能电池出口订单超120GWh,其中欧美市场需求占73%。这一趋势表明,中国在电芯技术迭代、系统集成能力及成本控制方面的竞争力正推动全球能源格局重构。
从应用端看,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构成储能电池的三大核心场景。其中工商业储能成为增长亮点:2024年国内工商业新增装机占比已提升至6%,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并推动整体增速超越行业平均水平。海外市场方面,光储一体化、微电网+储能及新型应用场景(如数据中心和港口岸电)的分散化需求为出口企业开辟了广阔空间。例如新疆地区通过建设超过200座新型储能电站,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消纳效率3.6%,验证了储能电池在电网稳定性和能源利用率中的关键作用。
尽管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但技术突破和系统安全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命题。2024年新型储能平均时长已达2.3小时,较上年提升约10%,但仍需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性能挑战(如新疆“极热无风”场景)。企业正通过材料创新、智能化管理及定制化解决方案强化竞争力:例如工商储一体机结合应急管理技术,针对性解决安全隐患;分布式微电网系统集成光伏、储能与燃气发电,实现多能互补。未来市场将更注重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和适配性设计,推动产品从标准化向场景化过渡。
面对全球能源转型的紧迫需求,中国企业正通过技术输出与本地化合作抢占先机。澳大利亚凭借65%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成为中企重点拓展市场;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则因光照资源丰富与政策支持形成新高地。值得注意的是,海外项目对安全标准、认证体系及本地供应链整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倒逼企业构建涵盖研发、制造到运维的全球化服务体系。同时,氢能、潮汐能等新型能源与储能电池的技术协同开发,将进一步拓展产业边界。
总结:储能电池行业正站在技术突破与市场爆发的历史交汇点
从数据可见,中国以超九成的全球市占率确立了核心地位,但持续创新仍需聚焦三方面:一是通过材料体系革新和系统集成优化提升产品性能;二是针对工商业、微电网等细分场景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三是加强海外市场本地化运营能力。随着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突破392GWh目标的临近,行业将加速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高效、安全的能量管理支撑。
更多储能电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储能电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