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我国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通过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创新,已形成覆盖发电、输电、用电全环节的安全防护网络。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电网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至78.6%,故障响应速度较五年前缩短42%。这一显著成效背后,正是"张网技术体系"在电力安全领域发挥的系统性作用,为我国实现2025年清洁能源占比35%的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张网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的自动化电磁设备兼容实验室中,全球最大的电波暗室正持续验证着电力核心设备的安全性能。该实验室占地超400平方米,通过模拟极端电磁环境,可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故障电流达10万安培的极限测试。智能制造产线同步运行着22条自动化生产线,每分钟产出1块应用于电网关键节点的保护板件。这些"张网系统"的核心组件,已在全国38个省级电网实现部署,形成覆盖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安全防护网络。
面对海上风电、低频输电等新型电力场景,研发团队突破传统技术框架,构建起不依赖电源特性的继电保护新体系。20种新型保护装置已在江苏沿海风电场等17个示范工程投运,其中首套超容构网型SVG(静止无功发生器)的并网容量达到350兆伏安,有效解决了新能源随机波动对电网稳定性的挑战。通过模拟传统发电机惯量响应特征,这项"张网技术"使新能源设备具备电网主动支撑能力,入选国家能源局重点推广目录。
在电力行业碳市场建设中,江苏火力发电节能减排监控系统展现出显著成效。该平台覆盖全省292家电厂的670台机组,每10秒采集2万个实时数据点位,构建起全国首个火电全链条数字化监管网络。通过"张网式"数据穿透分析,系统可精准识别碳排放异常机组,在保障电力供应的同时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超800万吨。该模式已被纳入国家碳市场能力建设典型案例库。
总结来看,我国以"张网技术体系"为核心构建的新型电力安全架构,已形成从设备研发、场景验证到系统管控的完整创新链条。随着2025年产业布局规划的深入推进,预计还将新增13类智能保护装置和4个省级碳排放监控平台,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方案。这种以技术创新驱动的安全屏障建设,不仅保障了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更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关键支撑力量。
更多张网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张网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