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据行业数据显示,我国在校学生及教职工日均集中用餐量超1.8亿人次。随着《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发布,2025年4月起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的餐饮安全将进入全链条管控新阶段。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学校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校园食品事件频发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此次新规针对学校食堂管理漏洞与供餐企业责任边界不清等问题,通过立法形式构建系统性风险防控体系。其中涉及学校的条款占比达65%,明确要求学校在食品安全治理中承担核心监督职责,并配套建立三级责任网络。
《规定》明确,学校等机构需将食堂承包方或供餐企业纳入常态化监管范畴。自新规实施日起,学校在选择餐饮服务供应商时必须核查食品经营许可资质,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数据显示,全国现有校园食堂承包企业超1.2万家,新规要求此类企业在承接学校业务前须通过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备案审查。
针对学校食堂特殊性,《规定》提出分级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在校生规模超过500人的中小学及幼儿园,除常规食品安全员外,必须设立由校方直接任命的专职食品安全总监。同时要求所有学校食堂严格执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通过数字化台账实现全流程可追溯管理。
新规第21条明确,学校需与承包方或供餐单位签订食品安全专项协议,约定事故责任划分及应急响应程序。在风险预警方面,若检测到食材异常或操作违规,校方须立即启动联合排查并暂停供餐服务。这一机制将覆盖全国约36万家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和1.5万家校园配餐企业。
对违反《规定》的学校及关联企业,监管部门可依法采取信用惩戒、经济罚款直至强制退出市场等措施。特别指出,涉及学校的食品安全事故将实施"双罚制",既追究承包方责任,也追溯至校方管理失职行为。
随着2025年新规全面落地,校园餐饮安全将形成从源头到餐桌的全周期治理体系。通过强化学校主体责任、规范供餐企业准入标准以及构建多方协同机制,预计可使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率降低40%以上,为1.8亿在校师生饮食健康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更多学校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学校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