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钢铁行业正处于深度变革的关键时期,电炉钢作为绿色低碳炼钢的重要发展方向,备受关注。2025年,电炉钢行业展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态势,其产能布局的变化、技术的创新以及在全球钢铁产业中的角色转变,都深刻影响着钢铁行业的未来走向。
(一)全球格局中的电炉钢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炉钢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电炉钢产量达5.4亿t,占总粗钢产量的28.4%。从主要国家来看,伊朗电炉钢产量占比最高,达92.1%,意大利、土耳其、美国、印度等国的占比也较为突出,中国电炉钢产量虽在全球名列前茅,但占比仅为9.7%。以产量为依据,全球主要国家可划分为5个梯队,中国、印度、美国分别处于前3个梯队。
在再生钢消费与贸易方面,2023年中国用于生产粗钢的再生钢消费量达2.14亿t,位居全球第一;土耳其则是世界第一大再生钢进口国,欧盟是第一大再生钢出口地区。直接还原铁产量方面,2023年全球产量为1.357亿t,不同国家和地区因资源条件差异,产量有所不同。
全球电炉钢生产力布局受多种因素影响,贸易流通使废钢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调配,影响电炉钢产业布局;能源条件方面,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利于制备直接还原铁;经济发展促使发达国家在钢铁需求下滑时,更多转向电炉装备;技术创新推动电炉冶炼技术进步;环保政策促使钢铁行业向低碳转型;市场需求对绿色钢材的青睐,也推动了电炉钢的发展。
(二)中国电炉钢的发展现状
截至2024年11月,中国拥有电炉炼钢装备的钢铁企业约214家,电炉装备分布在27个省(市、区),总炼钢产能接近2.2亿吨。生产力布局呈现出明显特点,接近200家企业分布在“胡焕庸线”东侧。具体可分为资源供给型,如广东、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废钢资源丰富;能源依托型,像四川、湖北等长江沿线地区,依靠水电降低成本;绿色导向型,如河北、山东等地,在环保政策推动下发展电炉钢;集团模式型,形成了中信泰富特钢、中国宝武等国有企业集团以及沙钢集团等民营企业集团。
然而,中国电炉钢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在区域竞争中,与长流程企业相比,电炉钢企业成本竞争力弱,当废钢价格优势不明显时,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下滑。产品结构方面,区域内同质化严重,长材产品占比较高,高端产品占比低,如两广地区、四川省等地的电炉钢产品多集中于传统建筑用钢。在绿色低碳优势方面,虽然全废钢电炉短流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远低于长流程,但由于废钢流入量少、能源价格高以及超低排放改造进展缓慢等原因,其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一)强化政策支持
政策层面需加大对电炉钢产业的扶持力度。在资源端,细化电炉短流程企业废钢退税政策,缩短退税时间、提高退税比例,并适当提升自然人“反向开票”额度,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能源端,鼓励有水电优势的区域充分利用低电价,有大比例绿电的企业借助储能设备实现绿电上网并网,降低用电成本。金融端,设立政策性基金,支持“长改短”企业的转型、设备更新和人员安置,助力企业顺利升级。
(二)推动科技创新
加大电炉钢产业的科技创新投入,培育新质生产力。大型电炉钢企业可凭借资金和人才优势,在电炉冶炼品种钢开发上持续发力。而对于小型企业,更多依赖科研人员申报科研基金,在企业进行成果孵化。在技术创新方向上,低碳冶炼引入绿色能源,利用绿电生产绿氢,同时借助技术手段提高废钢识别准确性;高效冶炼聚焦供能强化和熔池强化,解决现有技术难题;智能冶炼加强炉况实时监测和智能模型开发集成,推动电炉钢生产向智能化迈进。
(三)推进产品升级
电炉钢企业应结合区域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稳妥推进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深入调研下游客户长期用钢需求,综合评估自身产品结构和现金流状况,进行可行性研究,避免盲目投资导致产能过剩。逐步减少低端同质化产品生产,向高端钢材领域拓展,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发挥绿色优势
随着钢铁行业环保管理的加强,电炉钢企业应积极响应政策,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借助中国钢铁行业在碳市场的一系列举措,如与国际EPD平台交流合作、发布低碳钢评价标准等,更好地发挥电炉钢产业的绿色低碳属性,提升绿色钢铁产品供应能力,满足市场对绿色钢材的需求。
(一)全球发展大势
全球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加速,电炉钢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受“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驱动,以及碳税、碳排放交易市场等机制约束,加上下游行业对绿色钢材的需求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选择调整工艺流程,开展“长改短”或新建电炉项目,电炉钢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布局影响因素
中国电炉钢生产力布局未来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短期内,尽管废钢资源和电力能源仍是发展瓶颈,但电炉钢建设热度不减。电炉钢行业现状分析指出,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废钢和直接还原铁资源的流通保障、绿色能源供应、环保管控、市场需求以及新型炼铁方式的出现,都将深刻影响电炉钢生产力布局。例如,沿海地区因便于获取直接还原铁和废钢,将成为布局重点;绿色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也具备发展优势。
(三)未来布局展望
从区位上看,东部沿海地区将继续发挥优势,增加电炉钢企业数量和产能,形成产业集群;西南、西北地区凭借绿色能源优势,有望承接更多产业转移项目;具有运输成本优势的“城市钢厂”将持续发展;部分产能还将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出海”。从产能和时间角度分析,在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2030年前,受废钢供应影响,电炉钢产能预计维持在2.5亿t左右;2030-2040年,随着废钢资源增加和落后产能退出,电炉钢产能有望达到3.5亿吨;2040年后,随着绿色工艺技术成熟,电炉钢产能和产量将进一步提升,均超过4亿吨。但发展电炉钢需综合考虑中国粗钢产量变化、长短流程比例、设备折旧等因素,合理规划布局。
2025年,电炉钢行业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球范围内,电炉钢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中国电炉钢行业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在生产力布局、成本控制、产品结构和绿色发展等方面仍存在问题。通过优化布局,在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产品升级和发挥绿色优势等方向持续发力,结合全球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中国电炉钢行业有望实现产能的合理扩张和布局的优化升级。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电炉钢在钢铁行业中的占比,推动钢铁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还能增强中国钢铁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全球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更多电炉钢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炉钢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