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基于建设目标及应用场景的数据分析)
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5G技术已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省份,山西正通过系统性布局5G基础设施与工业场景融合,计划到2025年新增6000个5G基站,并同步构建覆盖制造业全链条的数字化生态体系。这一战略举措不仅将加速区域通信网络迭代,更将为传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山西省明确要求"十四五"期间新建5G基站6000个,2023年即启动首轮规模化部署,年内计划完成6000个基站的物理覆盖与虚拟专网建设。通过实施"村村通5G工程"和超前部署5GA网络架构,预计到2025年全省5G用户规模将突破2500万户。该基础设施网络将成为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行、数据实时传输及边缘计算的重要基石。
依托密集的5G基站布局,山西省规划培育1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覆盖能源、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通过5G专网与工业设备的深度连接,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重构:在采矿领域构建远程操控系统,在钢铁行业部署质量检测AI模型,在化工园区建立环境监测预警网络。每个场景都需要高密度的5G基站支撑海量数据采集与超低时延传输。
为加速技术转化,山西省将建设"5G+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作为战略重点。通过基站资源与算力中心协同布局,在重点产业园区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形成"基站终端平台"的闭环系统。计划到2024年建成200个行业专用5G虚拟专网,推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率先实现设备联网率80%以上的目标。
在强化生产领域赋能的同时,山西同步推进5G技术向公共服务渗透。通过教育医疗领域的5G专网覆盖,远程诊疗系统可接入全省90%县级医院;智慧农业项目利用基站物联网模组实现农产品溯源;文旅产业借助VR直播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预计2025年将形成超过30个典型民生服务应用场景。
总结:
山西省通过"新基建+新应用"双轮驱动,以6000个5G基站为支点构建起横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数字化网络。这种立体化布局不仅满足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需求,更创造了超万亿规模的产业融合市场空间。随着2025年建设目标的逐步达成,山西有望成为全国资源型地区数字经济转型的标杆样本,其经验将为其他省份提供可复制的"5G+工业互联网"发展范式。
更多5G基站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5G基站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