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耐火材料行业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的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河南省作为我国耐火材料的重要产区,其行业规模和市场表现备受关注。耐火材料作为高温工艺装备的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问题亟待解决。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在产量规模、产品品种和清洁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减污降碳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对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的深入分析,探讨其面临的形势及对策建议,旨在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在产量规模和产品品种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在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耐火材料行业布局现状
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已形成以郑州为中心,洛阳、许昌、安阳、濮阳等地为主要产区的产业集群,涵盖各类定形和不定形耐火材料,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2023年,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26亿元,产量约800万吨,现有企业约14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过800家。尽管耐火材料制造业占比达到95%,但新型耐火材料研发、窑炉设计、耐高温装备设计等研发及设计服务业数量极少,目前河南省内仅有不足20家相关单位。
(二)耐火材料行业碳排放现状
耐火材料市场规模分析指出耐火材料行业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包括天然气、电力和焦炭等。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天然气、净购入电力消费量和焦炭消耗量分别为3.2亿立方米、10.1亿千瓦时和279吨。根据最新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排放因子数据和相关核算方法,估算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CO2直接和间接排放量约为147万吨。2023年,郑州市CO2排放量最大,约为81万吨,其次为洛阳市,CO2排放量约24万吨。
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2023年,SO2、NOx、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量分别为504吨、1375吨、119吨和42吨。郑州市、三门峡市和南阳市是SO2和NOx排放量较大的城市,而颗粒物排放量较大的城市集中在郑州、洛阳和焦作。河南省耐火材料企业执行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地方标准《河南省耐火材料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2166-2021),企业主要采用湿法脱硫、半干法脱硫和干法脱硫等脱硫技术,以及SNCR、SCR、SNCR/SCR联合法等脱硝工艺。
尽管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在产量和产品种类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减污降碳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产能过剩且集中度低
耐火材料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技术附加值低的普通耐火材料和高端耐火材料制品均供大于求。产能过剩导致企业间无序竞争,市场秩序混乱,利润空间小,创新研发基础薄弱。河南省耐火材料企业总体布局较为分散,除郑州市外,其他城市尚未形成规模化、集聚化的发展态势,行业整体呈现“小、多、散”的特征,难以发挥产业规模效应。
(二)绿色低碳引领企业占比不高
尽管河南省出台了耐火材料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推进污染物达标排放或超低排放改造,但绿色低碳引领企业占比仍然较低。耐火材料行业的绿色化改造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难以承担改造成本。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发布的《耐火材料单位产品碳排放限额》团体标准为行业提供了明确的碳排放控制目标,但全面强制推行该标准仍面临诸多挑战。
(三)大气污染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生态环境部正在制定的《耐火材料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预计2025年实施,新标准将进一步加严耐火材料企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提标改造仍有很大空间,部分企业稳定达标存在一定风险。郑州市参与绩效分级评定A、B级和绩效引领性耐火材料企业仅占约10%,占比较低,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装备水平参差不齐、环保理念不同、缺乏有效技术指导等。
为适应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新发展要求,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应继续协同推进减污降碳,采取以下措施。
(一)化解过剩产能与优化布局
积极化解耐火材料行业过剩产能,加快退出低端低效产能,鼓励发展高端和新型耐火材料。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实施城市建成区耐火材料企业退城入园和敏感区域耐火材料企业优化布局,强化产业集群建设,提升区域内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耐火材料产业集群。
(二)探索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明确耐火材料企业产品碳足迹的核算规则和标准,制定适合本省耐火材料行业的具体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碳足迹核算和管理,对达到碳排放限额标准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探索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工作,向市场传递产品的低碳信息,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推进大气污染深度治理
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管,确保企业达标排放。推进耐火材料企业的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和末端治理,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高效除尘工艺。持续推进耐火材料行业绩效分级引领,以绩效评级带动企业污染治理水平提升,实施资金补助,激励企业积极参与绩效分级评定。
(四)推动技术研发与创新
推广绿色制造工艺,实施绿色设计,研发低能耗、长寿命的绿色耐火材料。支持企业采用新型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动耐火材料行业碳捕集与封存(CCUS)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在大型企业试点CCUS技术。引导耐火材料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开发和成果应用推广活动。
(五)强化减污降碳政策机制
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开展节能减碳改造和绿色低碳技术研发。规范企业绿色化管理水平,加快推动实施“耐火材料单位产品碳排放限额”等标准,积极对接执行《耐火材料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健全价格和财税政策,鼓励耐火材料企业实施全工序、全流程、全时段超低排放改造,引导行业加速低碳转型。
四、总结
综上所述,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在2025年面临着减污降碳的重大挑战。通过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进大气污染深度治理、推动技术研发与创新以及强化政策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河南省应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推动耐火材料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更多耐火材料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耐火材料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