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关键之年,预计中国人形机器人产量将超过万台,市场规模将达到82.39亿元,约占全球50%。这一趋势不仅展示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巨大潜力,也预示着其在未来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0支人形机器人参赛队完成了21.0975公里的赛程。这一赛事不仅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传感器精准度、芯片运算速度和算法智能性等方面的技术突破,也进一步推动了技术和产业的进步。例如,深圳优必选科技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制的“天工Ultra”以2时40分42秒的成绩获得冠军,而广州的“小海”则凭借“无中途跌倒、无系统宕机、零人工干预”的表现崭露头角。
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在工业领域,人形机器人已逐步实现工业制造场景的落地,如魔法原子公司研发的“小麦”已在工厂参与点胶工位工作,成功率和效率提高了几倍。在应急领域,南京天创电子发布的全球首款人形防爆机器人“天魁1号”已在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等高风险场景中执行巡检、应急处理等任务,填补了特种行业智能化作业设备的空白。
工业场景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最先引爆的落地场景。物料搬运、快递分拣等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可以由人形机器人去完成。当前,人形机器人在应用中的特点是功能垂直化、场景碎片化。尽管人形机器人在家庭服务中的应用尚未成熟,但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已初见成效。例如,上海企业钛虎机器人已有人形机器人整机被一些国外客商用于工厂测试。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备实现从“局部领先”迈向“全面领跑”的关键条件。凭借领先的制造业优势与规模庞大的内需市场,中国有望在这一前沿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广东省制造业基础雄厚,众多人形机器人关联企业星罗棋布,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约38%的供应链企业在中国,而中国约57%的供应链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
发展人形机器人,需以解决真实需求为目的。当前中国正处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无论从政策、产业还是技术层面,都需要多些对真实需求的挖掘,避免技术脱离实际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的使用,还关乎社会伦理和心理健康。机器人和人的相似度越高,会给人带来更多压迫感。因此,解决真实需求,而非满足技术虚荣,是发展人形机器人的根本目的。
人形机器人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2025年将成为其发展的关键之年。随着技术的突破、应用场景的拓展以及市场前景的看好,中国有望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领跑全球。然而,发展人形机器人仍需以解决真实需求为目的,避免技术脱离实际应用场景。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在工业、应急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更多人形机器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人形机器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