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国产四大运动服饰品牌中,李宁2024年的业绩表现引发市场关注。尽管多数头部企业实现双位数增长,但李宁却面临增收不增利的挑战,其净利润同比下滑5.5%,门店数量连续缩减,存货压力攀升至26亿元。这一系列数据折射出运动服饰行业竞争加剧、品牌转型阵痛及库存管理难题,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观察窗口。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服饰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国产四大运动服饰品牌中,李宁2024年实现营收286.76亿元,同比仅增长3.9%,远低于安踏的13.6%和特步的6.5%。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5%至30.13亿元,成为唯一利润下滑的企业。对比同行业者,李宁在渠道扩张与成本控制上面临明显压力:全年销售费用达91.99亿元(占营收32.08%),门店数量净减少83家至7585家,经销商数量同步缩减5家。
李宁存货规模同比增长4.2%至25.98亿元,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延长至64天。这一指标在运动服饰行业尤为关键——过高的库存不仅占用现金流,更可能引发促销折价风险。尽管公司强调“精准运营”,但终端零售效率的下降反映出其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存在错配问题。与此同时,房地产投资计提减值3.33亿元进一步拖累利润表现。
李宁主动缩减门店数量背后是渠道优化的深层考量:2024年关闭低效店铺的同时新增高端“中国李宁”时尚店占比提升。但经销商网络减少5家,折射出终端销售端承压现状。对比安踏通过FILA等多品牌矩阵扩张、特步聚焦跑步细分市场,李宁在渠道升级与下沉市场的平衡策略仍需进一步验证。
2024年运动服饰市场竞争持续升温,除传统四大国产品牌外,国际巨头加速本土化布局。李宁亟需强化其“中国李宁”时尚线与专业运动产品的差异化定位。数据显示其研发投入占比稳定在约3%,但如何将技术转化为核心消费群体认同的卖点仍是关键。存货周转效率低于行业均值10%以上的现状,更凸显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待提升空间。
总结:2025年服饰市场投资需警惕品牌老化风险
李宁财报揭示运动服饰行业的双重挑战:存量市场竞争白热化叠加消费者偏好快速迭代。企业既要通过产品创新维持高端形象,又需控制渠道成本与库存水位。未来增长动能或集中在精准定位细分赛道、强化科技赋能以及优化全渠道运营效率三大方向。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关注头部品牌市场份额的同时,更应警惕存货积压、区域扩张风险及品牌年轻化转型的长期不确定性。
更多服饰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服饰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