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食品其他行业分析报告 >> 2025年红薯产业布局分析:我国红薯农产品优化产业布局

2025年红薯产业布局分析:我国红薯农产品优化产业布局

2025-05-11 14:12:55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与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红薯产业凭借其广泛的适应性、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多元的用途,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区域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对红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着深远意义。深入探究我国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现状,优化产业布局,成为推动红薯产业升级的重要课题。

2025年红薯产业布局分析:我国红薯农产品优化产业布局

  一、红薯概述:适应性强、价值多元的重要农作物

  红薯,别名众多,如番薯、甘薯等,属旋花科一年生植物。它具有抗旱耐瘠薄、喜光喜温、适应性强且易恢复生长的特性,在光热资源充足地区生长良好。红薯富含淀粉、胡萝卜素、食用纤维、多种氨基酸以及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具备防癌、抗衰老、防动脉硬化、增强免疫功能等保健功效,因而享有 “蔬菜皇后”“长寿蔬菜” 的美誉。其用途广泛,不仅是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生物能源兼用作物,还因高产稳产等特点深受农民喜爱。

  《2025-2030年中国红薯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从生产数据来看,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红薯生产国。2020 年,全球红薯收获面积约为 774.56×10⁴ hm²,产量为 9145.4×10⁴ t;中国红薯收获面积达 232.39×10⁴ hm²,占世界收获面积的 30.0%,产量为 5126.4×10⁴ t,占世界总产量的 56.1%,平均单产水平为 22.06 t・hm⁻²,高于水稻、小麦等谷物类作物的高产纪录,在全球红薯生产、消费和出口领域都占据重要地位。

  二、农产品地理标志概述:品质保证与产业发展的关键

  农产品地理标志源于地理标志,是一种品质保证标识。它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注册和评审,农产品的产地环境需符合特定标准,其品质和特征受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影响,是用地域名称命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在政策推动下,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受到高度重视。2018 - 2021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 2022 年)都明确强调要强化保护。截至 2020 年底,全国地理标志总数达 8421 个,其中 98.24% 为涉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独特的品质和地域特征,使其成为打造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的重要载体,能有效带动区域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截至 2020 年,全国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共有 32 个,其品牌建设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乡村振兴以及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三、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现状:地区分布不均,发展态势良好
  (一)地区分布:北方主导,南方部分大省待发展

  我国红薯种植集中在淮海平原、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等地,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有四川、河南、安徽等。根据气候、生态等因素,红薯种植区划分为北方薯区、长江中下游薯区和南方薯区。

  在 32 个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北方春夏薯区包括辽宁、山东等 6 个省份,共有 25 个地理标志,其中河南拥有 11 个,居北方薯区之首,山东有 5 个;新疆在北方薯区仅有 1 个。长江中下游薯区的安徽和贵州仅有 2 个地理标志。南方薯区的福建、江西等 4 个省份共有 5 个地理标志,福建数量在南方薯区领先,但南方种植大省四川和重庆尚无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

  (二)登记年份:发展趋势向好,数量稳步增长

  自 2008 年农业部颁布施行相关规定后,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逐步开展。2009 年,山东济宁泗水地瓜成为首个获得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红薯产品。2013 年登记数量达 6 个,为近 12 年来最多。随着人们对农产品品质要求提高,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在 2017 - 2020 年呈稳定增长趋势。

  (三)证书持有主体: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

  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持有者主要有政府机关、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红薯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 4 类。其中,政府机关持有证书占比达 50%,农业技术推广等部门出于服务农业发展的宗旨,对红薯产业给予重视;红薯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持有证书占比分别为 21.87% 和 18.75%;研究机构占比仅 9.38%,在各类持有主体中排名靠后。

  四、全国红薯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现状:发展不均衡,潜力待挖掘
  (一)种植面积:个体差异大,部分产品占比较高

  国内红薯种植面积为 5×10⁶ - 5.33×10⁶ hm²,地理标志产品种植面积为 189479.7 hm²,约占国内红薯种植面积的 36.73%。其中,襄城红薯种植面积最大,为 28600 hm²,占全国红薯地理标志产品种植面积的 15.10%;五工台红薯种植面积最小,仅有 333.33 hm²,两者相差 85 倍。前 5 名的红薯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国红薯地理标志产品种植面积的 49.19%。

  (二)产量:产量与种植面积关联复杂,部分产品产量悬殊

  在全国红薯地理标志产品产量中,襄城红薯年产量达 1120000t,占总产量的 18.25%。前 5 名的红薯品种总产量占全国红薯地理标志产品总产量的 53.35%。虽然襄城红薯和兰考红薯因种植面积大产量居前,但也有像唐河红薯种植面积排名靠后却产量靠前,而泗水地瓜种植面积大但产量排名靠后的情况。花园口红薯产量最低,仅 7500t,与襄城红薯产量相差 149 倍。

  (三)单产:整体水平较高,区域差异明显

  红薯地理标志产品平均单产率为 30.16 t・hm⁻²,高于国内红薯平均单产水平。其中,超高产(单产 > 30t・hm⁻²)的红薯地理标志产品有 13 个,全部集中在北方春夏薯区,河南有 6 个,占超高产产品的 46.15%;冯桥红薯单产水平达 60 t・hm⁻²,位居榜首。高产(20 t・hm⁻²< 单产≤30 t・hm⁻²)产品有 12 个,两者共占国内红薯地理标志产品的 78.13%;中产和低产产品数量较少,泗水地瓜、长乐番薯、花园口红薯因产量或种植面积原因单产较低。

  (四)收购价格与经济效益:地理标志产品溢价明显,带动效益显著

  红薯地理标志产品因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和品牌溢价,平均收购价格高于普通红薯。如兰考红薯平均收购价格为 2.2 元・kg,东兴红姑娘红薯达 3 元・kg,即墨地瓜为 3.2 元・kg。这些地理标志产品不仅为农户带来更高收益,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如加工产业链的形成,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提升了地区经济效益。

  五、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的对策建议:完善布局,优化生产
  (一)完善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产业布局

  目前我国红薯地理标志产品高产占比较高,为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部分种植大省如四川、重庆尚无地理标志产品,相关政府和单位应重视地理标志带来的经济效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当地红薯行业协会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参与地理标志产品申请工作,严格把控产地环境,完善全国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布局。

  (二)优化红薯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差异化

  红薯地理标志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差异较大,对于种植面积小、产量低的产品,应扩大种植面积;对于长江中下游薯区、南方薯区以及低产的红薯地理标志产品,要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因地制宜优化资源分配,利用地区比较优势,提升单产率,实现红薯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的均衡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红薯产业在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地区分布不均、部分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小等问题。通过完善产业布局,鼓励更多地区参与红薯地理标志产品建设;优化生产差异化,提升低产地区和产品的生产水平,能够进一步挖掘红薯产业的潜力,推动红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更多红薯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红薯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