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正积极应对出口“变局”,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创新力。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8万亿元,同比增长3.5%;2025年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7万亿元,同比增长4.6%。这些数据表明,国内市场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2024年汽车出口量实现了23%的同比增长。面对出口市场的挑战,制造业企业不仅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还加速调整供应链与生产模式,推动出口业务转内销,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制造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我国制造业企业正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用创新产品闯出“新天地”。例如,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东南亚地区构建起更完善的出海生态,实现产品本地化制造和生态改造,其核心供应链也实现了本地化。这种本地化战略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适应性,还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一些车企凭借在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成为技术输出方,与国外车企合作,实现“反向合资”,为中国车企“出海”开辟了新路径。
面对出口转内销的挑战,制造业企业积极调整供应链与生产模式。江苏华腾个人护理用品有限公司通过柔性化调整生产线,应对国内订单“短、平、快”的特征,虽然增加了管理难度,但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同时,企业需要转变意识,精准品牌定位,持续发挥质量、研发等优势,推出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此外,企业还需关注关税政策进展,做好长期准备,坚持长期主义,将整套体系扎根当地市场。
电商平台在制造业企业出口转内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京东、阿里巴巴、抖音电商等十余家电商平台,以及盒马、永辉等零售企业,纷纷发挥各自优势,帮助制造业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例如,京东美容电器业务负责人带队紧急赶赴珠海金稻电器有限公司,提供包销支持政策,整合站内流量、营销资源及渠道优势,助力金稻快速打通内销通路,实现品牌焕新。行业协会也积极搭建对接桥梁,组织产销对接会、培训会等活动,帮助企业了解国内市场需求和标准,推动产品适销对路。
多地政府积极支持制造业企业应对出口“变局”,通过政策信息服务供给、开展新兴市场分析研判等方式,帮助企业搭建“双循环”桥梁。例如,江苏加强政策信息服务供给,开展东盟、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分析研判,组织“贸促服务助企行”品牌宣讲活动,将最新的市场动态和政策解读送到企业家手中。深圳推出2025年服务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系列支持政策,包括支持企业参加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活动,支持网络零售扩容等10条具体措施,单项最高奖励达2500万元。上海推动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产品检验检测、认证综合服务,同时加强金融对外贸企业拓内销的支持力度。
制造行业现状分析指出,尽管制造业企业在应对出口“变局”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部分企业担心大量出口商品集中涌入国内市场,可能激化同质化竞争,尤其在一些趋近饱和的行业,会带来产能踩踏和市场积压。对此,行业主管部门需“疏引结合”,在帮助企业疏通国内渠道的同时,加强创新发展,引导企业在产品品质、商业模式等方面差异化发展;要规范市场秩序,引导企业有序良性竞争,坚决整治企业恶性竞争;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营造创新氛围;要健全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诚信经营,让出口企业成为国内企业的“互补”角色,而不是“竞争”角色。
2025年,我国制造业企业正积极应对出口“变局”,通过开拓新兴市场、调整供应链与生产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拓展内销市场以及获得政府支持与政策保障,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创新力。尽管面临挑战,但通过差异化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制造业企业有望在变局中谋新局,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更多制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制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