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番茄,作为茄科番茄属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以其小巧外形、丰富维生素、极佳风味、食用便捷及高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已成为广西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樱桃番茄产业在广西蓬勃发展。然而,病虫害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在2025年相关行业政策的推动下,深入探究广西地区樱桃番茄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及防控措施,对保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灰霉病主要侵袭樱桃番茄的花、果实和叶片。发病初期,花和果实上会出现水渍状病斑,随后病斑逐渐变大,产生灰色霉层,果实颜色也会由绿转白。在春季和秋季多雨季节,当湿度较大时,低温高湿的环境极利于灰霉病的滋生,病斑迅速扩展,常导致果实腐烂,给樱桃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带来严重影响。
早疫病可危害樱桃番茄的茎、叶、花和果实。发病初期,植株叶片上会出现小黑点,之后以这些小黑点为中心不断扩展,形成轮纹斑。病斑通常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下部叶片会全部枯死。果实发病初期,在花萼附近会形成凹陷斑,后期果实开裂,密生黑色霉层并提早变红。在 5 - 9 月,当温度处于 20 - 30℃的高温高湿条件下,早疫病危害尤为严重。
晚疫病主要侵染樱桃番茄的叶片、茎秆和果实。发病时,叶片上会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随后逐渐变为褐色并迅速扩大,最终导致叶片枯死。茎秆上的病斑呈黑褐色,容易腐烂,致使植株萎蔫死亡。果实发病时,果面会形成油渍状暗绿色病斑,随后变为暗褐色至棕色,病斑稍凹陷,呈不规则云纹状。晚疫病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春季和秋季是高发期。
青枯病主要侵染樱桃番茄的根部,会导致植物茎部组织腐烂,阻碍水分和养分的传输。初期,樱桃番茄植株顶端叶片会出现萎蔫现象,发病后期全株萎蔫枯死。病株根部变黑腐烂,切开后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在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当土壤湿度较大时,高温高湿的环境极易引发青枯病,且病害发生较为严重。
蚜虫是一种刺吸害虫,对樱桃番茄危害较大。它们通过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导致植株生长衰弱,叶片扭曲变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更为关键的是,蚜虫还是次生病害的重要传播途径,例如可传播黄瓜花叶病毒等病原体,进而引发病毒病。在广西地区,蚜虫一年可发生数代,春季和秋季的发生情况较为严重。
蓟马属于缨翅目昆虫,主要以锉吸式口器危害樱桃番茄。它们以植株的幼嫩组织汁液为食,会造成樱桃番茄叶片失绿、扭曲、硬化等现象。蓟马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尤其在温暖干燥的条件下更容易滋生,11 - 12 月和 3 - 5 月是其高发期。
夜蛾类是危害樱桃番茄的主要食叶钻蛀害虫,在樱桃番茄的不同器官上均能表现出危害症状。叶片受害后会出现缺刻;幼蕾受害会变黄脱落;幼果被蛀食后,果实会逐步被掏空;在成熟果实上蛀食部分果肉,这严重影响了樱桃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不同夜蛾的发生高峰期虽存在差异,但普遍在高温高湿环境、时晴时雨的天气条件下危害最为严重。
烟粉虱是樱桃番茄上常见的刺吸害虫之一。它们吸食叶片汁液,会使樱桃番茄叶片出现白斑、变薄,叶脉叶柄呈半透明状,植株生长衰弱。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烟粉虱容易大量繁殖,8 - 9月是其高发期。
农业防治:合理调控樱桃番茄的种植密度至关重要。适当增加株行距,能够改善通风条件,降低田间湿度,从而有效抑制灰霉病、早疫病等真菌性病害的滋生。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还能阻隔土壤中的病原菌与植株接触,减少根部病害的发生。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枝叶和杂草,既能减少病原菌的繁衍场所,又能清除害虫的栖息地,进而控制病虫害的蔓延。
物理防治:针对病害,可通过高温闷棚、硫磺熏棚等方式对设施进行消毒,减少病原体。针对虫害,利用害虫的趋向性进行诱捕是有效的方法。例如,悬挂黄色粘板可以诱捕蚜虫、蓟马、烟粉虱;使用诱虫灯能够诱杀夜蛾类害虫;覆盖银灰膜则可以驱避蚜虫。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之间的天敌关系和拮抗作用来抑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蔓延,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控方法。
病害防控:在病害防控方面,主要借助拮抗微生物。例如,木霉菌制剂能够有效抑制灰霉病、根腐病等真菌性病害的发生。通过在土壤中施用木霉菌孢子悬浮液,还能激发樱桃番茄自身的抗病性,达到防病的目的。
虫害防控:在虫害防控方面,包括 “以虫治虫” 和生物农药的应用。例如,瓢虫和草蛉等捕食性天敌可以控制蚜虫、蓟马;丽蚜小蜂、瓢虫、草蛉、捕食蝽、捕食螨等天敌可用于控制烟粉虱;叉角厉蝽能够捕食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施氏线虫等可防治夜蛾类幼虫。此外,还可以使用藜芦碱、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防治蚜虫、蓟马、早疫病等;使用齐墩螨素、新植霉素等防治螨类。同时,种植万寿菊、薄荷等驱虫植物,利用其散发的特殊气味驱赶害虫,也能达到防虫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生物防治需要长期、持续地应用才能取得显著效果,并且应注重生态平衡的维护,避免过度依赖单一防治手段,而应与其他防控措施相结合,构建综合性的病虫害防控体系。
化学防治在广西地区樱桃番茄病虫害防控中具有见效快、防效高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暴发和蔓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在化学防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避免农药残留超标,确保樱桃番茄的质量安全。
合理轮换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防止病虫产生抗性,以保证化学防治的长期有效性。
科学把握施药时机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实现樱桃番茄的绿色、高效生产。
将化学防治作为保留手段,优先采用无公害防治方法,在应用时与其他防控措施有机结合,构建综合性的病虫害防控体系。
《2025-2030年中国樱桃番茄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2025年樱桃番茄行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广西地区的樱桃番茄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病虫害的严峻挑战。通过对常见病虫害种类的深入了解,如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等病害,以及蚜虫、蓟马、夜蛾类、烟粉虱等虫害,我们认识到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在防控措施上,农业及物理防治为基础,通过合理调控种植密度、地膜覆盖、清除病残体以及采用高温闷棚、诱捕害虫等手段,构建起第一道防线;生物防治作为绿色环保的途径,利用生物间的天敌关系和拮抗作用,在病害和虫害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化学防治则是精准高效控制病虫害的必要手段,但需严格遵循相关原则,确保安全与环保。种植户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防控措施,为樱桃番茄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强植株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推动绿色防控理念的实践,从而有效保障樱桃番茄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促进广西地区樱桃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更多樱桃番茄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樱桃番茄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