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文体行业分析报告 >> 2025年戏曲行业政策分析:“戏曲进校园” 执行困境与破局之路

2025年戏曲行业政策分析:“戏曲进校园” 执行困境与破局之路

2025-05-26 14:13:37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近年来,戏曲传承发展备受关注,“戏曲进校园” 政策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举措,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政策目标仍有差距。2025年,戏曲行业政策持续推进,然而 “戏曲进校园” 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深入分析其制约因素并探寻有效对策,对推动戏曲传承发展意义重大。

2025年戏曲行业政策分析:“戏曲进校园” 执行困境与破局之路

  一、“戏曲进校园” 政策背景与研究现状

  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将 “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 列为重要举措,强调 “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同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发布,提出实施 “推进戏曲进校园”。2017年8月,中宣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 “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 的政策目标。此后,各省市积极跟进,出台地方性政策推动相关活动开展。2021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 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 “持续推进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虽然政策施行促使大中小学开设戏曲课程、举办戏曲活动数量有所增长,但截至2024年,山西省等地区在省级层面仍未实现 “戏曲进校园” 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和普及化,政策目标尚未达成。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戏曲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国内关于 “戏曲进校园” 的研究多集中于实践层面,主要围绕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提出、具体模式路径研究等方面,而针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政策目标的实现,大部分依赖于有效执行,因此有必要深入剖析 “戏曲进校园”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二、史密斯模型与政策执行理论基础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国家公共政策研究领域兴起 “政策执行运动”,众多理论和模型涌现。1973 年,美国学者提出的史密斯模型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理论。该模型指出,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是影响政策执行的关键要素。理想化政策需合法可行、目标内容适当、措施明确易操作;执行机构主体通常为政府负责政策执行的部门,其领导力、组织结构、人事管理等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目标群体是政策执行的客体,直接受政策影响并需作出相应反应;环境因素涵盖文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对政策执行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构成动态循环系统,共同决定政策执行的成败及走向。

  三、“戏曲进校园” 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

  (一)戏曲政策本身存在缺陷

  史密斯模型强调,理想化政策质量直接影响政策执行效果。审视 “戏曲进校园” 政策,其在衔接性和内容明确性上存在不足,导致政策效力难以充分发挥。

  在政策衔接方面,2017 年提出的 2020 年政策目标未完成,且国家层面未根据实际发展巩固完善政策,纵向衔接薄弱,影响政策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同时,“戏曲进校园” 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横向衔接不强,难以形成政策合力。

  政策内容上,多处表述模糊,缺乏明确指向和量化标准,如 “争取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 1 场优秀戏曲演出”“基本实现全覆盖” 等,导致政策效果难以准确考量。此外,经费来源仅提及 “多渠道筹集资金”,缺乏具体保障措施,降低了政策可行性,易使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二)戏曲政策执行机构存在问题

  政策执行依赖执行主体,“戏曲进校园” 政策执行机构存在利益异化和监管不力问题,影响政策实施效果。

  执行机构利益趋向异化,协调联动性差。宣传部、教育部、财政部、文旅部等主要执行部门为平行关系,利益需求不同,形成联动机制困难。文旅部门与教育部门衔接不足,导致供需难以有效对接。政策自上而下落实过程中,各级执行机构利益目标和各地发展情况存在差异,进一步阻碍了联动推进。

  政策执行监管不力,缺乏明确的监督和评价机制。虽规定将 “戏曲进校园” 纳入工作要点,但未明确具体实施过程及成效的监督评价方式,致使执行部门可能出现选择性执行或不执行,政策执行随意性大。

  (三)戏曲政策目标群体存在偏差

  “戏曲进校园” 政策目标群体的认知和利益选择影响政策执行。

  部分学校对政策认知存在偏差,将 “戏曲进校园” 等同于 “戏曲进课堂”,教学方式传统,忽视引导学生感受戏曲之美,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背离政策初衷。

  目标群体各方利益存在差异且具有自利性。学校开展活动可能面临文化课时间减少、学生成绩下滑等问题;教师工作量增加;家长担心孩子成绩受影响;戏曲艺术表演院团参与活动会增加工作负担和经济支出,且缺乏经费保障。多方利益的自利性导致政策执行积极性不高。

  (四)戏曲政策执行环境存在阻碍

  环境因素对 “戏曲进校园” 政策执行产生重要影响。

  在社会环境方面,应试教育背景下,美育空间被挤占,戏曲通识教育不受重视,常被视为职业教育,在综合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支持政策执行。

  经济环境方面,政策缺乏专项经费支持,未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考核,中央无法约束地方配套资金,各地投入资金差异大。在同类活动资金竞争中,“戏曲进校园” 因政策不完善、经费要求不明确而处于劣势。

  四、推进 “戏曲进校园” 政策执行的策略

  (一)完善戏曲政策,提升体系化与可行性

  为推进政策执行,需完善 “戏曲进校园” 政策。加强顶层设计,依据实际情况提出新时期政策目标和实施要求,加强政策纵向和横向衔接,形成政策体系。同时,明确政策内容和路径,避免模糊表述,详细阐释关键内容,明确各方权责,提升政策文本的指向性和明确性,提高政策执行效果。

  (二)优化戏曲政策执行机制,强化监管

  完善执行机制和加强监督评价是提升政策执行效果的关键。厘清各部门及责任主体权责,防止相互推诿,成立工作委员会统筹资源,推动部门联动。建立明确的监督评价和考核方案,通过 “逐级考核” 确保政策贯彻落实。

  (三)增强群体参与意愿,平衡戏曲相关利益

  提升目标群体对政策的理解和参与意愿至关重要。加强政策宣传,消除学校认知偏差和顾虑。关注各方利益诉求,将政策实施与教育体系结合,如举办戏曲比赛并纳入升学评价、在考试中涉及戏曲知识,满足学校、家长、学生利益。给予戏曲表演团体补贴和奖励,满足其利益诉求,提高参与积极性。

  (四)构建良好戏曲政策环境,改善执行生态

  转变大众对戏曲教育的认知,加强戏曲文化传播,将戏曲通识教育嵌入中小学教育,明确与职业教育的区别,为政策实施奠定基础。改善经济环境,建立专项资金,参照 “戏曲进乡村” 项目补助方式,对校园演出团体进行补助,并向经济欠发达省市倾斜,保障资金投入,强化政策执行效果。

  综上所述,“戏曲进校园” 政策在推动戏曲传承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执行过程中面临政策本身、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等多方面制约因素。通过完善政策、优化执行机制、增强群体参与意愿和构建良好政策环境等策略,有望突破困境,实现政策目标,让戏曲在校园中焕发生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更多戏曲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戏曲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戏曲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