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模式的转变,纺织品消费量逐年上升,大量废旧纺织品随之产生。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废旧纺织品市场规模已初见成效,但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推动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现状、技术进展、政策支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025-2030年中国纺织品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废旧纺织品主要包括废纺织品和旧纺织品。废纺织品是指在生产纺织材料及制品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成分已知,来源可控,回收后可直接进入后道循环系统,循环利用率高。旧纺织品则是指淘汰的纺织品,成分复杂,种类繁多,分拣难度大,后道循环流程长,产品附加值和循环利用率低。废纺织品的循环利用相对简单,主要通过先进纺纱工艺或用于非织造布、造纸等领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更具现实意义,但需要经过评估回收、预处理等多个环节。
(一)评估回收及预处理
评估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可行性是关键步骤。使用过禁用偶氮染料和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纺织旧料不可回收。可回收的旧纺织品按其新旧程度及特点评估分类,再细化循环利用方式,可分为重新使用、再生使用和无害化处理等。目前,我国旧纺织品主要与生活垃圾一起回收,增加了不必要的环节及额外成本。欧盟成员国根据修订版《废物框架指令》的规定,于2025年1月1日前建立废旧纺织品单独收集制度,我国可以借鉴上述规定,引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承担纺织品全生命周期的责任,使回收过程公开化和透明化。
(二)预处理技术
1. 拆除辅料
纺织品中含有辅料例如金属拉链、纽扣、配饰等,目前对其回收主要依靠人工拆除。自动拆除技术不仅拆除质量不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而且效率显著提高、成本下降明显。相关企业已攻克该项技术瓶颈,通过机械挤压等方式提高了分离效果。
2. 识别分拣
目前,我国旧纺织品主要依靠工人经验完成分拣。为了克服工人分拣效率和准确率低等不足,自动化分拣技术路线被提出,主要包括主输送单元、检测分类单元、夹取收拣单元、分类输送单元和回收储存单元。拉曼光谱识别、近红外光谱识别和机器视觉识别等检测分类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分类准确率及效率,且不受人为因素干扰。
3. 清洁
旧纺织品回收企业对回收的旧纺织品清洁意识不强,使得再生产品得不到消费者认可。清洁旧纺织品主要包括清洗和消毒两个过程。清洗主要是去除旧纺织品表面的污渍和异味,通过建立完善清洗处理循环系统,避免清洗过程产生的污水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消毒主要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杀灭或消除纺织品上的病原微生物。生物消毒法因成本低廉、工艺简单且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在旧纺织品消毒领域将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4. 剥色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快时尚文化的兴起,有色旧纺织品数量急剧增加。因其中染料的存在,再生过程可能会产生副反应,影响其再生产品性能,故需对其进行剥色。目前,有色旧纺织品的剥色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高级氧化法等。物理法虽然具有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也存在脱色时间较长、效率低等问题;化学法虽然解决了物理法的问题,但易对纤维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且使用大量化学试剂产生的废水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生物法具有条件温和、绿色环保等优点,但菌种单一,剥色周期长等不足限制了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高级氧化法具有快速、适用性广等优点,有望实现有色旧纺织品绿色、高效剥色,但需要在工业生产中进一步印证。
目前,旧纺织品主要通过能量法、直接法、物理法和化学法等方式实现循环利用。
(一)能量法
能量法是将旧纺织品中热值较高且无法循环利用的化学纤维通过焚烧等方式转化为热量,用于发电或其他热能利用的方法,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相关企业通过粗碎、磁选、筛分、风选、细碎等工艺处理含有旧纺织品的生活垃圾,并将其中的金属零件及重物筛分出来,细破后可作为固体替代燃料(RDF/SRF)应用于发电厂、水泥厂等工业领域。由于生活垃圾成分复杂,对破碎、筛分等工序技术要求高,设备的维护成本也同样较高,建议旧纺织品避免和生活垃圾等混收,应集中处理。
(二)直接法
直接法是旧纺织品通过回收清洁处理后,直接二次使用、修补使用和再设计使用的方法。该方法更加直接地延长了纺织品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了旧纺织品的数量,对新原材料的使用也随之减少。目前,由于旧纺织品质量参差不齐,需要精确评估其使用性,因而采用直接法回收的产业化企业鲜有报道。
(三)物理法
物理法是不改变旧纺织品中纤维化学结构的加工再利用方法,主要流程为切割、开松梳理、再生产品等,主要适用于单组分的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相关企业通过设备升级改造,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加速了行业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物理法虽然在单组分纤维回收和环保等方面具有优势,但该方法需多道预处理工序,其中分拣等工序效率低且缺乏统一标准,再生的纤维或制品性能有所下降,难以用于高附加值产品,因而目前回收企业主要以中小型为主。
(四)化学法
化学法是将旧纺织品中的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化学方法解聚,再将除杂提纯后的低聚物或单体重新合成化学纤维的方法。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再生产品的附加值,而且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环境污染。目前,化学法已实现“纤维到纤维”的闭环,理论上可无限次循环再生,资源利用率和再生产品附加值高,但目前受限于技术复杂性和高成本,可产业化的企业较少,并且高附加值的再生产品规模化应用仍待突破。
目前,我国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未来需要在多个方面下功夫推动我国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
(一)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通过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推动每个工序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在满足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前提下,提高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率和再生产品质量,真正实现“治废不产废”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初衷。
(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随着我国对绿色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府通过加大优惠税收、地方资金支持等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投入废旧纺织品循环再利用产业;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该行业的标准体系,规范该产业链每个环节的行为。
(三)产业链协同发展
通过发挥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企业间的紧密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循环经济闭环,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市场需求提升
纺织品行业趋势分析指出,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推广绿色消费理念,打破消费者的传统认识;通过对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全流程的质量管控,确保再生产品的安全性和耐用性来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通过建立完善的废旧纺织品回收网络体系来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
在“快时尚”的今天,纺织品消费量逐年上升,大量废旧纺织品也随之产生,其市场规模将逐年扩大。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且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废旧纺织品中废纺织品成分性能已知,循环利用率高;旧纺织品成分性能未知,需通过评估回收及预处理才可循环利用。其中,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更具现实意义,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研发、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加大宣传力度,以更好推动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进程。相信未来,在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产业链协同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共同推动下,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行业向着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将成为必然。
更多纺织品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纺织品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