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核心数据支撑:种植面积752万亩、总产量突破345万吨、出口量同比增长82%
随着电视剧《长安的荔枝》持续引发文化热潮,中国荔枝产业在2025年迎来历史性丰产周期。尽管国内鲜果价格较往年下降显著,但全球市场拓展与产业链升级正为行业注入新活力。从海南到广西,从东南亚到欧美,荔枝产业在产量跃升、供需调整与国际化进程中,既面临挑战也孕育机遇。

种植面积达752万亩,总产量预计突破345万吨。广东、广西、海南三大主产区同步迎来“超级大年”,较去年增产超1倍。北京市场数据显示,妃子笑荔枝批发价已降至每斤约5元,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高端品种桂味价格也跌破2元/斤。
丰产带来的不仅是喜悦,更是结构性矛盾的显现:果农面临收购价压低、人工成本倒挂等压力。广东茂名农户反馈,部分果园因售价不及成本而放弃采摘尾货,折射出传统种植模式与市场供需失衡间的张力。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荔枝鲜果加工量仅占总产量的5%,且以初级产品为主。北京商超调研显示,尽管冻干荔枝、荔枝酒等深加工商品售价达13.9元/斤(桂味)至7.9元/斤(妃子笑),但市场渗透率仍较低。
行业专家指出,破解“丰产不丰收”困局需双轨并行:种植端应优化品种结构,推广晚熟高附加值品类;加工端则需通过技术升级开发冻干、饮品等多元化产品,并建立标准化生产线延长消费周期。
2025年荔枝出口量同比增长82%,创历史新高。迪拜华人超市数据显示,售价约66元/斤的中国荔枝两天内售罄;海南妃子笑首次进入荷兰、西班牙等7国高端市场,广西浦北荔枝首度出口马来西亚。物流企业通过冷链直发专线将运输时效压缩至48小时,实现从果园到海外货架“次日达”。
在TikTok平台,荔枝相关视频浏览量突破15亿次,内容涵盖食用教程、文化故事及采摘过程,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认知度。
趋势总结与行业展望
2025年的荔枝产业呈现三重特征:丰产周期下的价格调整倒逼产业升级、深加工短板亟待技术突破、全球化布局打开新增长空间。未来需通过品种优化、产业链延伸和跨境物流协同,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价值——让“荔枝自由”不仅存在于国内消费市场,更成为连接中外的文化符号与经济纽带。在供需平衡与创新驱动下,中国荔枝产业有望从传统农业迈向品牌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更多荔枝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荔枝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