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进入2025年夏季以来,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三岔河镇的北方寒地芍药种植基地迎来盛花期。作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芍药经济已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链条,带动区域经济新增长。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2024年全镇中草药总产值突破1亿元,其中芍药鲜切花及药材占比超65%。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芍药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6月,三岔河镇中草药种植总面积突破5.3万亩,其中芍药及相关品种(赤芍、白芍)占比超40%。数据显示,当地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与自主种植相结合的方式,将原本零散的“山间小草”发展为规模化产业。以2024年为例,全镇种植户人均增收达1.8万元,其中30%家庭收入来源于芍药产业链。
核心数据支撑:
依托“互联网+”销售模式,三岔河镇芍药鲜切花实现从田间到终端市场的快速流通。2024年全镇鲜切花总产量达76万枝(含芍药占比60%),通过航空物流直供北京、上海、昆明等一线消费城市,全年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其中,北方寒地芍药凭借抗逆性强、花期长等特点,在高端花卉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关键增长点:
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如药材加工、观光农业),芍药产业的经济辐射范围持续扩大。以典型农户为例:种植400亩中药材的家庭年纯收入可达120万元,其中芍药切花与根茎双重收益贡献率超70%。此外,当地合作社联合体通过统一育苗、技术培训和品牌打造,带动300余户农民加入标准化生产体系,形成“一村一品”特色发展格局。
综合效益数据:
根据2025年产业布局规划,阿荣旗计划新增中草药种植面积1万亩,并重点扶持芍药深加工产品研发(如精油提取、药食同源产品)。同时,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技术标准化需求,当地将建立种质资源库与质量追溯体系,推动芍药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跃升”。
内蒙古阿荣旗的芍药产业发展历程,生动诠释了中药材经济如何激活乡村资源潜力。通过科学规划、市场创新与产业链延伸,曾经不起眼的山间作物已蜕变为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未来,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赋能下,芍药产业有望进一步释放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样本”。
更多芍药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芍药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