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据最新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网约车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但伴随夏季高温季到来,多地频发司机向乘客收取额外“空调费”的现象。这一矛盾不仅暴露了网约车平台与驾驶员的利益分配困境,更折射出空调产业在出行场景中的成本传导机制亟待优化。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空调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数据显示,当前主流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维持在20%-25%,而夏季高温时段空调持续运行导致车辆续航下降约15%。部分司机表示,为平衡运营成本,不得不通过口头协商向乘客收取3-5元“自愿空调费”。这一行为虽未明文规定,却因缺乏行业统一标准引发广泛争议。
某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夏季高温补贴仅覆盖每天12:00-14:00的订单,每单补贴金额低于1元。以南昌地区为例,司机每月实际到手补贴不足300元,而空调持续使用产生的油耗及电池损耗成本却高达月均600-800元。这种补贴与支出的剪刀差正迫使从业者寻求非标准化收费方式。
目前滴滴出行、曹操专车等头部平台已明确禁止额外收取“空调费”,违规司机将面临3日停运处罚。与此同时,空调设备制造商正加速研发低能耗智能温控系统,预计2025年底将推出适配新能源车辆的节能型车载空调,目标降低夏季运营成本10%-15%。
据工信部最新规划,2026年起将强制要求网约车平台公示空调使用相关能耗数据,并建立动态补贴调节机制。产业端数据显示,到2027年智能温控系统在网约车市场的渗透率有望突破45%,届时空调引发的收费争议或将随着技术进步与政策完善逐步化解。
【结语】从南昌"3元空调费"事件可见,空调作为现代出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分摊机制正成为行业规范化进程中的关键议题。随着2025年空调产业加速布局智能解决方案,以及监管部门推动建立透明化补贴体系,网约车市场有望在用户体验与驾驶员权益间找到更优平衡点,最终实现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更多空调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空调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