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农田排灌机械行业分析报告 >> 2025年喷灌设备行业趋势分析:高效节水成喷灌设备发展关键趋势

2025年喷灌设备行业趋势分析:高效节水成喷灌设备发展关键趋势

2025-07-17 13:28:02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农业灌溉技术的优化成为关键课题。喷灌设备行业近年来呈现出显著的技术升级趋势,智能化、精准化成为主流发展方向。在当今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喷灌设备行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2025年,智能化、高效节水成为喷灌设备发展的关键趋势。

2025年喷灌设备行业趋势分析:高效节水成喷灌设备发展关键趋势

  一、传统大田作物灌溉面临的困境

  (一)喷灌设备在传统灌溉中暴露的水资源浪费问题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喷灌设备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传统大田作物灌溉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水资源浪费现象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大田作物灌溉水资源利用率仅约 40%,与发达国家 70% 的水平相差甚远。常见的漫灌方式缺乏精准的水量控制,大量水资源在土壤渗漏、地表径流和蒸发中白白流失。加之大田作物种植区域广泛,地形、土壤及气象条件差异大,“一刀切” 的灌溉策略无法满足作物实际需水量,过量灌溉或欠灌现象频发。过量灌溉不仅浪费水资源,还会导致土壤板结、盐碱化加剧;欠灌则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降低单产。

  (二)喷灌设备相关的灌溉效率低下表现

  传统大田作物灌溉效率普遍偏低。一方面,以漫灌为主的灌溉方式难以实现均匀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例如,传统漫灌下大田小麦灌溉水利用系数仅 0.432,而喷灌可提高至 0.659。另一方面,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自动化控制水平低。如某地 1000 亩大田,人工沟灌需 360 个工日,而自动化喷灌系统仅需 36 个工日。此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先进灌溉技术推广不足,导致毛渠防渗率低、田间灌水损失大,严重制约灌溉效率提升。

  (三)传统灌溉方式借助喷灌设备造成的环境负荷

  传统大田作物灌溉方式不仅效率低、浪费水资源,还对环境造成较大负荷。过量灌溉使大量氮、磷等营养元素随水进入地下水,造成水体污染;农田排水携带泥沙进入河道,导致河流淤积,影响行洪能力。长期过量灌溉还易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盐分积累影响作物生长。传统大田漫灌方式下,作物根系区土壤盐分淋洗能力有限,农田防渗体系不完善,灌溉水补给地下水促使潜水位上升,为土壤盐渍化创造条件,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

  二、智能化喷灌设备的核心技术构成

  (一)精准监测技术是喷灌设备智能化的基础

  精准监测技术是智能化喷灌设备实现精确灌溉的重要支撑。通过 FDR 土壤水分传感器,可实时监测 0 - 100 cm 范围内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垂直分辨率 10 cm,时间分辨率 10 min,测量精度达 ±1.5%,具有响应速度快、运行稳定等特点。自动气象站集成多种传感器,每 10 min 自动采集太阳辐射、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雨量等气象参数并传输至数据中心。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利用高分辨率数字相机和多光谱相机采集作物冠层影像,提取株高、叶面积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等参数评估作物长势。这些技术实现了对土壤、作物、环境信息的全面感知,为灌溉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智能控制技术是喷灌设备的核心所在

  智能控制技术是智能化喷灌设备的核心,通过软硬件结合实现灌溉全过程自动调控。智能控制软件采用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混合算法,根据作物需水模型及土壤含水量、气象条件等因素,动态优化灌溉时间和灌水定额。硬件系统由数据采集单元、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组成。控制器选用工业级 PLC(如西门子 S7 - 1200),运算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执行机构包括电磁阀、变频调速水泵等,可精确调节水流量和压力,灌溉均匀度达 85% 以上。此外,还具备远程监控、故障诊断、预警预报等功能,确保灌溉安全,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三)高效喷灌技术提升喷灌设备性能

  高效喷灌技术是智能化喷灌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设备采用新型可调流量喷头,出水量可在 2 - 100 L/h 连续调节,雾化颗粒细小,显著提高灌溉均匀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喷头布置采用优化的三角形方式,结合作物种植规格精确设计,确保相邻喷头喷洒范围最佳覆盖。引入自动定位补偿技术,通过高精度电子罗盘和倾角传感器实时测量喷头方位角和俯仰角,发生偏离时自动计算补偿量进行角度修正,保证喷洒轨迹精度和稳定性。对关键零部件可靠性进行优化,如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制造喷头外壳,配套阻垢、抗堵塞装置,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三、智能化喷灌设备在大田作物节水灌溉中的实践应用

  (一)喷灌设备的试验方案规划

  为评估智能化喷灌设备在大田作物节水灌溉中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选取春小麦为测试对象,设置智能化喷灌、普通喷灌和漫灌三种处理,各处理重复三次并随机区组排列。智能化喷灌采用自主研发的集精准监测、智能控制、高效喷灌为一体的系统,按技术参数安装调试。普通喷灌采用传统固定式喷灌机组,喷头布置与智能化喷灌相同。漫灌采用常规模式。小麦播种规格 20 cm×10 cm,亩留苗 18 万株,田间管理同当地高产栽培模式。灌溉制度依靠智能化喷灌设备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环境因子,结合作物需水模型计算灌溉定额并自动控制灌溉时间和水量。在小麦不同生育期采集土壤水分、植株高度、叶面积指数等指标,收获后计产并测定产量构成因素,计算节水指标,为优化设备性能和制定精准灌溉制度提供依据。

  (二)喷灌设备的节水效果评估

  智能化喷灌设备在大田小麦节水灌溉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节水增效潜力。与常规漫灌和普通喷灌相比,优势显著。智能化喷灌季节灌溉总水量为352.5 mm,较漫灌和普通喷灌分别节水25.6%和15.2%。采用智能化喷灌后作物长势改善,株高、叶面积指数等指标优于其他处理。智能化喷灌小麦千粒重达46.2 g,穗粒数为37.5粒,分别较漫灌提高 7.9% 和 10.6%,较普通喷灌提高 4.1% 和 5.3%。智能化喷灌小麦子粒产量达 765.8 kg / 亩,分别较漫灌和普通喷灌增产 13.9% 和 6.8%。此外,智能化喷灌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生产效率分别达到 2.17 kg/m³ 和 2.71 kg/m³,较漫灌分别提高 52.8% 和 52.2%,较普通喷灌分别提高 25.4% 和 24.9%。智能化喷灌设备通过精准调控土壤水分和作物需水,实现了节水增产双重目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传统大田作物灌溉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效率低下、环境负荷大等问题,已难以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智能化喷灌设备行业集成精准监测、智能控制、高效喷灌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灌溉全过程的自动化、精准化调控。在大田小麦生产实践中,智能化喷灌设备相比常规灌溉方式,在节水、增产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优势明显。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喷灌设备性能将持续提升,在大田作物生产中的适用性和普及率也会不断提高,有望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未来大田作物节水灌溉的主流发展方向 。

更多喷灌设备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喷灌设备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