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全球手机市场在多重压力下实现微增长,中国市场面临结构性调整
最新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952亿部,同比增长1%,创下自2013年以来最长连续8个季度增长周期。然而,这一温和复苏与全球最大手机市场——中国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同期中国出货量为6,896万部,同比下滑4%,标志着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的拐点。
尽管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影响消费者需求,特别是低端安卓机型遭遇库存压力,但高端产品线仍支撑着整体增长趋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其出货量同比下滑4%终结了此前连续六个季度的上行周期。分析指出,“国补”政策未能有效刺激消费,叠加“618”促销活动以清理库存为主,进一步凸显需求疲软态势。
第二季度中国手机市场座次发生显著变化:华为以1,250万台出货量(18.1%市场份额)重夺榜首,但同比仍微降3.4%;vivo和OPPO分别以17.3%、15.5%的份额位列二、三位,但出货量同比下滑10.1%与5%,成为头部厂商中表现最弱的两个品牌。小米逆势增长3.4%,以1,040万台出货量(15.1%)超越苹果升至第四;而苹果则因高端机型未纳入“国补”范围,出货量同比减少1.3%,跌至第五位(960万部)。
在技术层面,高端市场的竞争焦点转向硬件创新。华为通过持续迭代的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巩固其领先地位;小米则凭借影像算法升级与性价比策略实现份额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激活量数据显示小米以1,141.76万台超越华为(1,104.01万),成为实际用户增长最快的头部品牌。与此同时,折叠屏手机作为技术差异化赛道,在本季度成为厂商争夺高端用户的“胜负手”,预计下半年将有更多新品集中发布。
面对市场收缩,厂商加速优化供应链和渠道布局。OPPO、vivo等品牌强化线下体验店的场景化营销;小米则通过线上电商渠道快速响应促销节点。此外,荣耀因未能进入前五阵营,面临来自华为供应恢复和OPPO/vivo渠道挤压的双重压力,其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17.1%降至当前“其他”类别。
存量博弈下的技术突围与生态重构
2025年第二季度的数据表明,手机市场竞争已进入精细化阶段:价格敏感度提升迫使厂商在中低端市场压缩利润空间,而高端领域则通过折叠屏、AI芯片等创新实现差异化竞争。未来增长将依赖技术创新的速度与用户生态的深度绑定。随着下半年新品密集发布,头部品牌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技术迭代速度将成为决定市场份额的关键变量。
更多手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手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