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交出亮眼成绩单,人身险市场延续高速增长势头。数据显示,前六个月全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突破3.74万亿元,同比增长5.04%,其中人身险单月增速维持16%高位。这一增长既得益于个险渠道复苏和储蓄型产品需求激增的短期动能,也折射出产业布局调整与政策调控引发的结构性变化。面对下半年预定利率下调、行业反“内卷”公约落地等新挑战,市场参与者正面临新一轮战略抉择。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人身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从数据看,2025年上半年人身险保费增速远超行业整体水平(16% vs. 5.04%),核心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储蓄型产品需求旺盛。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背景下,保险产品的长期收益稳定性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二是个险渠道复苏成效显现。通过代理人队伍质量优化和数字化工具应用,传统销售渠道的效率提升显著。
产业布局层面,头部险企加速推进“保险+服务”生态建设,例如整合健康管理、养老社区等资源,强化产品差异化竞争力。与此同时,中小公司聚焦细分市场,在区域化经营和服务下沉中寻找突破点,形成错位竞争格局。
7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已跌破2%,降至1.99%。根据监管要求,自8月底起,新备案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将严格下调:普通型最高2.0%,分红型1.75%,万能型最低保证利率仅1.0%。这一调整直接推高险企成本压力——以长期储蓄类产品为例,预定利率每下降0.1个百分点,需额外增加约3%-5%的费用准备金。
产业布局方面,保险公司正加速产品结构调整:
为遏制恶性价格战和条款攀比,2025年以来广东、福建等地率先出台行业自律公约,明确禁止通过过高佣金、变相补贴等方式进行非理性竞争。例如广东省要求保险公司不得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产品,并规范费用分摊规则;河北廊坊则将“报行合一”机制推广至非车险领域,强化费率透明度。
这些措施倒逼企业重新审视盈利模式:一方面需通过技术赋能(如智能核保、精准定价)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要深耕客户价值挖掘,在健康管理、财富传承等增值服务中构建护城河。
2025年人身险市场呈现“高增长与强调整并存”的特征。上半年的亮眼数据印证了行业韧性,但预定利率下调和竞争规范化的双重压力,正推动产业进入深度转型期。未来,企业需在产品结构优化、投资收益提升及差异化服务创新上持续发力,方能在政策约束与市场需求升级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下半年新规落地,人身险市场的竞争逻辑将更侧重于价值创造而非规模扩张,这为行业长期健康生态的构建提供了关键窗口期。
更多人身险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人身险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