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进入尾声,我国西北地区迎来水蜜桃销售旺季。在甘肃天水,依托品种优化、科技赋能和政策支持,当地水蜜桃产业实现逆势增长:2025年种植面积达到4.25万亩,预计总产量9.15万吨,产值同比提升至4亿元。市场端,"北京七号"等主栽品种单价突破每公斤18元,较2023年上涨6-10%;政策层面,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与绿色认证体系持续完善,推动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迈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水蜜桃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当前,天水已形成涵盖蓬莱一号、仓方早生等20余个水蜜桃品种的种植体系,通过科学规划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将鲜果上市周期从6月持续至9月下旬。这一策略有效缓解了集中上市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使"北京七号"等核心品种在7-8月销售旺季保持每公斤10-18元的高位区间。
2025年数据显示,天水水蜜桃销售呈现显著结构性变化:30%的一等果通过电商平台和冷链直发全国,单价达18元/公斤;70%的中低端产品则依托线下渠道辐射西北市场。政策端,政府联合邮政、顺丰等企业设立镇村收寄点超280个,并在秦安县规划50个标准化交易疏导区,降低物流成本约15%。此外,直播带货模式使刘坪镇日均销量突破1万斤,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依托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资源,天水建立"智慧农场数字管控平台",通过控温栽培实现全年供应,并推广抗重茬砧木品种提升产量。2024年新增中桃金蜜、陇蜜9号等6个优质新品种,结合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使果品优级率提高至75%。品牌建设方面,"秦安蜜桃"凭借15.57亿元的品牌价值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其绿色认证覆盖率已达80%,为市场溢价提供核心支撑。
地方政府通过三项举措强化产业韧性:一是设立专项补贴推动老旧果园改造,2025年已完成1.2万亩低效园升级;二是将蜜桃采摘观光纳入田园综合体建设规划,在刘坪镇打造万亩观光桃园;三是联合公安部门建立田间警务机制,保障交易环境安全。未来五年计划拓展油桃、黄桃等品类种植规模至8000亩,进一步完善"鲜食+加工+旅游"的产业链条。
天水市通过品种迭代、科技渗透和政策协同,已构建起从田间到市场的完整产业闭环。2025年的实践表明:在市场需求升级与政策红利叠加背景下,该地区水蜜桃产业正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按当前4亿元产值测算),预计至2026年可实现全产业链综合效益翻番。这种"品质立基、科技赋能、品牌破圈"的模式,为西部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样本。
更多水蜜桃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水蜜桃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